拔仙台上的道教文化探秘
拔仙台上的道教文化探秘
在陕西省宝鸡市的秦岭主峰太白山上,有一处被誉为“华夏第一高峰”的神秘之地——拔仙台。这里不仅是道教文化的重要遗址,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相传这里是姜子牙封神之地,庙宇遗址众多,包括拔仙台庙宇、雷神庙、三太白庙等。这些遗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如孙思邈在此研究医药的故事。探访拔仙台,不仅能领略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感受这座古老山岳的独特魅力。
拔仙台:道教文化的圣地
拔仙台位于太白山的主峰,海拔3767.2米,是秦岭的最高峰,也是中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这里四季景色各异,从山脚到山顶,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变化。低山区被黄土覆盖,中山区奇峰林立,而高山区则保留着第四纪冰川地貌,如冰斗、角峰、槽谷等,这些都是研究气候变化和地质演化的宝贵资料。特别是在山顶区域,常年积雪,形成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奇观,这也是太白山得名的原因之一。
拔仙台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圣地。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这里“十里一寺,五里一庙”,如太白庙、文公庙、南天门、药王殿、老君庙、拔仙台、玉皇庙、三官殿、菩萨大殿等。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历史遗存、道教文化和传说故事。
姜子牙封神:太白山成为道教天下的传奇
传说当年武王讨纣后,姜子牙在太白绝顶拔仙台封神点仙,共封365座尊神,几乎涵盖了中国神仙界所有神灵,姜子牙也因此成为太白主神。姜子牙于山顶拔仙台封神后,太白山就成了道教的天下。史书姜太公,即吕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被赐姓姜,封于吕地(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姜子牙就出生在董营村),并建立诸侯国吕国。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在姜尚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逐步占领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消灭纣王,取代殷商,创造了条件。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昌乐县营邱镇驻地)。
姜子牙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三十二岁上山,修了四十年。他师父元始天尊的安排封神点仙。姜子牙在开始封神前,开读的玉虚宫元始天尊诰敕里,是这么说的:“天尊成,汤数尽,周室将兴。你与我代劳,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为将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子牙哀告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岁月,今亦有年。修行虽是滚芥投针,望老爷大发慈悲,指迷归觉,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录。”天尊曰:“你命缘如此,必听于天,岂得违拗?”子牙恋恋难舍……。姜子牙于山顶拔仙台封神后,太白山就成了道教的天下。每当夜晚,明月当空,站在太白山顶峰拔仙台上,仰视天空,明星点点,俯看万山,竟有遍野灯光。这些灯光相传是众神仙齐赴拔仙台向姜子牙讨封时手执灯笼。实际上是山间未消融的小块冰雪在月光下反射的结果。
拔仙台上的庙宇遗址
拔仙台上的庙宇遗址众多,每一处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太白庙,这是太白山最重要的道教建筑之一,供奉着太白山的主神。庙宇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庙内香火鼎盛,每年吸引着大量香客和游客前来朝拜。
除了太白庙,拔仙台上还有文公庙、药王殿、老君庙、玉皇庙、三官殿、菩萨大殿等众多庙宇。这些庙宇各具特色,分别供奉着不同的道教神祇。其中,药王殿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而建,相传他曾在此研究医药,为当地百姓治病。老君庙则供奉着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庙内供奉着老子骑青牛的雕像,象征着道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传承千年的道教文化
拔仙台的道教文化不仅体现在庙宇建筑上,更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和信仰中。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太白山的传统庙会,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客会聚集在拔仙台上,进行各种祭祀和庆祝活动。庙会上,人们会表演传统的道教音乐和舞蹈,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热闹非凡。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道教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
如今,拔仙台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登山和避暑。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太白山旅游景区的建设,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为公众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同时,拔仙台也成为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太白山上的拔仙台,这座屹立于华夏大地的巍峨巨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地理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华夏第一高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新时代,拔仙台将继续发挥其在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