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魔改”孙悟空,网友炸锅了!
AI“魔改”孙悟空,网友炸锅了!
近期,AI“魔改”经典IP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被“魔改”成了各种搞笑和离奇的形象,比如骑摩托车的孙悟空、与关羽“跨界交友”的孙悟空等。这些“魔改”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和吐槽。虽然这些创意看起来很有趣,但也有人担心这种低俗化和恶搞会影响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此,微信平台和广电总局都发出了提醒,呼吁创作者尊重原创,避免无底线的“魔改”行为。
AI“魔改”现象频发
在AI技术的推动下,经典IP的“魔改”现象愈演愈烈。孙悟空这位《西游记》中的传奇英雄,被AI赋予了各种现代元素。在一些视频中,他骑上了摩托车,与关羽这位来自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跨界交友”。更有甚者,将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爱情故事进行了“魔改”,让这段原本纯美的感情变得荒诞不经。
这些“魔改”视频不仅改变了经典角色的形象,还颠覆了原有的故事情节。AI技术使得这些恶搞视频的制作门槛大大降低,用户只需简单操作就能生成以假乱真的画面。这种现象在短视频平台上尤为突出,许多创作者为了博取流量,不惜对经典作品进行毫无边界的“创新”。
文化与法律的双重挑战
AI“魔改”现象引发了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冲突。一方面,这种恶搞行为对传统文化认知造成了冲击。孙悟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角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过度的“魔改”不仅扭曲了经典形象,还可能误导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表示:“影视经典既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被‘魔改’成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的形象,是对经典的亵渎。这种魔改片面追求夺人眼球的效果,充斥低俗恶搞内容,超过了对原著进行改编所允许的限度。”
另一方面,AI“魔改”还可能触及法律的底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授权使用AI工具改编经典影视内容并在网络上传播属于侵权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作品的版权,还可能侵犯演员的肖像权。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指出:“AI技术确实带来很多积极的方面,但也滋生了很多新型的侵权行为。使用这种软件去进行‘魔改’,就构成了侵权。它使用了原来影视剧中的某些人物形象,使用演员的肖像,可能涉及侵犯明星的肖像权。”
社会各界反应不一
面对AI“魔改”现象,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网友认为这种“魔改”是“整活儿”,目的是娱乐,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他们认为这种创新为经典IP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传统文化以更有趣的方式呈现。
然而,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担忧。一位经常刷短视频的网友表示:“最开始看到的AI视频只是限于各类影视剧,但后面也涉及了一些历史形象,照这个趋势下去,总会碰触到底线。”
专家们普遍持谨慎态度。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对影视作品进行AI‘魔改’,实际类似于二次创作,因此创作者需要原作品版权的授权,否则可能会涉及版权侵权问题。”
监管部门及时介入
针对AI“魔改”经典影视作品的现象,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了《管理提示(AI魔改)》。该提示指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为营造清朗网络视听空间,《管理提示》提出具体管理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并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
寻找创新与传承的平衡点
AI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创新与传承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建议,创作者在使用AI技术时,应充分尊重经典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法律边界。同时,平台方也应加强内容审核,防止过度恶搞和侵权行为的蔓延。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引导AI技术在文化创作中的健康发展,既要鼓励创新,又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纯洁性。
正如青年剧作家向凯所言:“改编一定要在合法、不侵犯版权的情况下,征求原创作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改编。如果为了博取流量,我是坚决不支持的。”
AI“魔改”现象的出现,既是对技术创新的考验,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挑战。只有在尊重文化传统和法律边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