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东溪乡:《采茶舞曲》的传奇诞生地
泰顺县东溪乡:《采茶舞曲》的传奇诞生地
泰顺县东溪乡,这个位于浙南山区的小镇,因一首《采茶舞曲》而闻名遐迩。这首诞生于1958年的经典民歌,不仅展现了江南茶乡的自然风光和劳动场景,更凝结了一代音乐家周大风先生的创作心血。如今,这首歌曲已成为泰顺的文化IP,推动着当地茶文旅融合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采茶舞曲》的诞生:灵感源于生活
1958年春天,时任浙江省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一行50多人,远赴泰顺山区巡回演出。在春耕农忙季节,周大风走遍泰顺五个区52个乡镇。在泰顺各地处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茶园、云雾缥缈的山峦、泉水叮咚的溪流以及辛勤劳作的山农,一派独特迷人的江南风景。周大风白天与茶农一起采茶、制茶、插秧;夜晚与村民喝茶、聊天,搜集当地的民歌、民风和民情,酝酿茶歌创作,完全融入泰顺山区农村生活之中。
正值插秧和采茶季节,因时令所限,当地村民既要忙于采茶炒茶,又要忙着下田插秧。这边炒茶需要技术较高的劳力,那边插秧的人手就不够了,但又要赶在立夏之前插完,于是山村出现了挑灯夜战、大干快上的繁忙景象。山上妇女采茶,田里农民插秧、家中茶农炒茶……泰顺山村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沸腾的生活激发了周大风的创作灵感。1958年5月11日晚,住在东溪土楼的周大风“因感而作、由情而发”,一个通宵、一气呵成写出了反映当地农忙生产、赞美自然风光的《采茶舞曲》。
泰顺茶文化:三杯香的历史韵味
泰顺茶的历史底蕴厚重,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明崇祯六年,据《泰顺县志》记载:“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窍独佳。”相传,唐伯虎、祝枝山等“江南四大才子”到此游历时,也曾作诗称赞:“午后昏然人欲眠,清茶一口正香甜”。所以“三杯香”在清代还被列为贡茶,嘉庆十五年作为主要名茶,载入《中国名茶志》。
“三杯香”茶因“三杯犹存余香”的特性而得名,明清时期,三杯香茶、“白毫银针”等茶叶畅销天津、上海、营口等地,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如今在国内众星云集的茶品中,它也依然以其“香高味醇,经久耐泡”的鲜明特质占据着一席之地。
茶歌小镇: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近年来,泰顺锚定打造“茶歌小镇 音乐东溪”目标,走出了一条茶歌文旅融合之路,逐渐打造《采茶舞曲》文旅IP。茶歌元素在小镇多元呈现。泰顺县东溪乡打造了一批以茶歌音乐为主题的文化阵地,通过修建茶歌风情特色一条街、《采茶舞曲》纪念馆、修缮周大风先生住过的土楼、与浙江各大艺术名校紧密渊源建成诸如“浙江音乐学院创作采风基地”等,让小镇独具茶歌风情。
随着茶歌小镇品牌不断打响,各地音乐名师不断走进东溪,体验茶歌经典,找寻创作灵感。繁星合唱团作为当地的一张金名片,在各类音乐竞赛中频繁亮相、斩获名次,短短几年知名度大涨。去年11月,合唱团还与希林娜依高等知名歌手合作了公益歌曲《山里的种子》。
六十多年前,周大风先生找到了根植于这一方土地的独特性文化内容,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采茶舞曲》。当下,《采茶舞曲》已经成为泰顺的文化IP,也是当地“顺文化”生命力之一。《采茶舞曲》IP正在发扬光大的漫漫征途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