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智能大棚里的“仙居杨梅”: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4: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智能大棚里的“仙居杨梅”: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

“仙居杨梅甲天下”,这句流传已久的话语,如今有了新的注解。在浙江省仙居县,科技创新正为这片土地上的杨梅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智能大棚、数字化管理、物联网技术……这些看似与传统农业格格不入的“黑科技”,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01

智能大棚:让杨梅提前40天上市

走进仙居县的杨梅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覆盖着白色薄膜的大棚,宛如一座座小型“冰山”。这些看似普通的设施,却蕴藏着让杨梅提前上市的秘密。

“今年的大棚东魁杨梅比露地栽培提早了40天成熟,我们是全省首批上市的。”三门县松门杨梅专业合作社的陈海豹兴奋地说。他介绍,通过智能大棚技术,不仅产量大幅提升,商品果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5%。

02

数字化管理:一部手机掌控全局

在智能大棚里,梅农们不再需要日复一日地巡田,一部手机就能掌控一切。通过专门开发的杨梅种植APP,他们可以随时查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甚至土壤的墒情。需要浇水施肥时,只需轻轻一点,水肥一体化系统就会自动完成工作。

“就像在家里用空调一样,通过手机就能调节大棚的温度,非常方便。”陈海豹笑着说。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让杨梅的生长环境达到了最佳状态。

03

科技创新:让产量翻番

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仙居县乘硕家庭农场,负责人余明火见证了产量的惊人增长。“以前一棵树只能产100斤杨梅,现在至少能产150斤。”他说。

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智能大棚技术,杨梅的上市时间大大提前,不仅避开了梅雨季节的影响,还能抢占市场先机。高品质的杨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订单,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

04

从1500亩到3000亩:智能大棚的未来

看到智能大棚带来的显著效益,仙居县政府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据仙居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应铮峥介绍,今年该县将新发展300亩智能大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亩奖励3万元,鼓励农户参与智能化改造。

目前,仙居县已有1500余亩智能大棚杨梅,产量达到1600余吨,产值更是突破了1.4亿元。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推广,这个数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翻一番。

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杨梅的种植方式,更重塑了整个产业链。从传统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智能化管理,仙居杨梅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现代化农业的前沿。正如一位梅农所说:“科技创新让我们农民再也没有难种的杨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