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这样做牛肉,营养翻倍还不塞牙!
范志红:这样做牛肉,营养翻倍还不塞牙!
在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研究员范志红看来,慢炖牛肉不仅能让肉质更加鲜嫩,还能最大限度保留其营养价值。范志红教授指出,慢炖过程中,肉类内部的酶类可以充分活动,有助于提高肉质的嫩度和消化率。同时,通过控制炖煮时间和温度,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牛肉中的氨基酸和其他营养成分。
慢炖让牛肉更易消化
范志红教授解释说,慢炖锅和普通锅的最大区别在于加温速度。慢炖锅的升温过程非常缓慢,从室温到60℃以上的加热过程会被拉长,然后在60℃~90℃之间停留较长时间。这种缓慢升温方式给肉类内部的各种酶类留下了充分的活动时间。
在60℃以下的温度,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肉类组织中的蛋白酶会把肌肉纤维的蛋白质轻微水解,同时缓慢加热升温又能减轻肉变熟过程中变硬失水的问题,肉就显得比较嫩。
此外,肌肉组织外面的胶原蛋白在70℃~90℃之间持续加热后,螺旋结构会解开成为明胶,使肉质更加柔软。一部分明胶溶入汤中,汤汁冷却后能结成冻状。这种变化不仅改善了口感,还提高了消化率。
控制时间与温度是关键
范志红教授强调,虽然慢炖能提升肉质,但时间并非越长越好。研究表明,在65℃下低温慢炖8小时的肉消化率最高,而进一步延长加热时间并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对于健康人群而言,过度追求“炖出大量氨基酸”的做法并无必要。
在实际操作中,范志红建议将牛肉切成适当大小,先用低温慢慢加热,让酶充分作用于肉质。当温度达到70℃90℃时,维持一段时间以充分分解胶原蛋白。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3小时,这样既能保证肉质软烂,又不会过度流失营养。
保留营养与改善口感并重
慢炖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更好地保留牛肉的营养成分。范志红指出,高温炖制会导致蛋白质过度聚集,降低消化率。相比之下,低温慢炖能更好地保持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在消化过程中更容易分解成小肽段,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此外,慢炖还能让肉汁中的鲜味物质充分释放。范志红提到,缓慢升温能避免外层蛋白质快速凝固,让肉内部的可溶性成分和鲜味物质有更多时间充分溶出,使汤汁更加美味。
适合特定人群食用
范志红特别提到,经过适当慢炖的牛肉特别适合老年人和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食用。这类人群往往难以消化大块的肉类,而慢炖后的牛肉不仅口感柔软,而且营养更易吸收。同时,对于需要补充蛋白质但消化能力有限的人来说,慢炖牛肉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总之,范志红教授的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炖煮时间和温度,不仅可以使牛肉达到最佳口感,还能最大限度保留其营养价值。对于追求健康饮食的人来说,掌握正确的慢炖方法,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兼顾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