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千年文化传承与现代新生
忻州古城:千年文化传承与现代新生
忻州古城,这座承载着1800多年历史沧桑的晋北重镇,自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建城以来,一直是郡、州治所,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北倚长城,南屏石岭关,东临太行,西望黄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素有“晋北锁钥”之称。这里不仅孕育了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等历史文化名人,还保留着秀容书院、关帝庙等文化瑰宝,是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
千年书院,文脉传承
秀容书院,这座始建于1775年的学府,是忻州古城的文化地标。书院因旧时忻州曾设“秀容县”“秀容郡”而得名,历经多位知州的推动发展,成为忻州文化教育的重要地标。书院选址考究,建筑布局精良,历史上培养了众多人才。
书院主体建筑由下、中、上三院组成。下院有白鹤观旧址,中院由柏树院、枣树院、槐树院三院组成,上院则有六角亭、八角亭等标志性建筑。书院历任山长皆为一时的博学之士,如首任山长崔嶫,曾任郑州知州、大理寺右评事等职,德高望重,人称“乙轩先生”。地方名儒郝椿龄,出生于书香世家,曾任山西蒲县儒学训导,后被聘为秀容书院山长兼讲席,任职二十余年。
关帝庙:忠义文化的根与源
忻州古城内的关帝庙,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关帝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宇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历经1400余年沧桑,现存40余座明清时期的单体古建筑、9000多册古籍文献、1375件(套)可移动文物,是中国关公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关帝庙主体建筑布局严谨,南北长近千尺,中轴线上建筑按百尺间距布置,单体建筑高度均不超过百尺,充分体现了“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庙内建筑技艺精湛,如明宣德年间的四龙壁、明万年间的春秋楼“倒悬藻井”等,都是国内罕见的建筑艺术珍品。
非遗传承:古老技艺的现代新生
在忻州古城的非遗文创店里,90后非遗木雕传承人闫帅正专注地雕刻着一件木工作品。他将传统木雕与现代技术结合,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生。闫帅的“闫式工坊”文创店,不仅展示了精美的木雕作品,还推出了以忻州杂粮为设计灵感的冰箱贴、融合传统节日和十二生肖的特别款小笼屉等创意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古城夜色:古今交融的绚丽画卷
夜幕降临,忻州古城展现出另一番迷人景象。古城的夜景绚丽多彩,茶楼、酒吧等休闲场所灯火通明,为游客提供多元体验。非遗小吃街上,碗托、抿面、卤猪蹄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古城内还保留着许多传统茶楼,如明月茶楼、白公鸡茶楼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品茶、听相声,感受忻州古城的悠闲时光。
忻州古城,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它不仅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融合了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忻州古城的历史韵味,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体验到忻州人民的热情好客。无论是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还是品尝一碗地道的莜面栲栳栳,都能让人深刻体会到忻州古城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