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4周年:重温志愿军英雄事迹
抗美援朝74周年:重温志愿军英雄事迹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立国之战”的胜利。这场战争不仅捍卫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英雄事迹,永载史册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在长津湖战役中,他带领三排战士坚守小高岭阵地,连续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当美军再次发起冲锋时,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他的英勇事迹,成为那个时代的红色经典,永远定格在国人的记忆中。
黄继光,四川中江人,志愿军特级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的部队遭到敌军火力点的疯狂扫射。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1岁,但他的名字和壮举却与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解秀梅,河北高邑人,志愿军唯一的女性一等功获得者。在一次战斗中,她冒着敌人的炮火,多次往返战场抢救伤员。当敌机轰炸时,她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战友,自己却身负重伤。她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精神。
精神传承,生生不息
74年过去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
在辽宁沈阳,以“伟大的胜利 精神的传承”为主题的祭英烈仪式隆重举行。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静默肃立,向长眠于此的英烈们表达最深切的缅怀与最崇高的敬意。
在辽宁丹东的鸭绿江断桥,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自发前来,用鲜花致敬英烈。作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最近几天,参观断桥的群众平均每天都达到近5000人次。一位年近八十的丹东市民苏宝山说:“我基本每年都要到断桥来看一看,鞠个躬,感谢先烈们,想告诉他们我们国家今天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他们当年的流血牺牲。”
在军队中,抗美援朝精神更是代代相传。在海拔4000米的昆仑腹地,陆军某团十颗红星炮连组织实弹射击训练,训练结束后,连队指导员为十颗红星炮班第50任班长授予战旗。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邀请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走进军营,为官兵讲述入朝作战的亲身经历。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在曹玉海的雕像前脱帽默哀,聆听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74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献身的志愿军战士。
正如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所说:“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尊严是不能凭空得到的,它是由无数英烈在战场上用一枪一弹打出来的。”我们要从抗美援朝先烈身上汲取养分,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共同缅怀那些伟大的英雄,传承抗美援朝精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