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藩:18年免费义诊,八味中药显神效
李伯藩:18年免费义诊,八味中药显神效
李伯藩是2024年备受赞誉的中医师。从医六十多年,已近八十四岁,仍然每天坚持为大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通过他所配制的八种中药,癌症、糖尿病等疾病都能化险为夷。医术高明,赢得了众多百姓的赞誉,纷纷称他为“现代华佗”。
“在世华佗”李伯藩
在我国云南的大理,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一位享誉全城的老中医。在他的治疗下,任何类型的结石、糖尿病及各种癌症等疾病均可迎刃而解。
许多在西医看来无药可救的患者,在他的治疗中重新获得了生命。这位了不起的中医师,被群众称为“现世华佗”的李伯藩。李伯藩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卓越的医学技能,和他的家族背景息息相关。李伯藩于1940年在云南大理的宾川出生,家族三代皆为医生。李伯藩自幼便是在医学书籍和古典文献的熏陶下成长的。在其他伙伴仍在田间玩耍的时候,李伯藩已经掌握了调配简单药剂的方法。依靠这样的家族背景,以及对中医领域的热情,李伯藩从小就立下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够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为患者解除痛苦的中医。
尽管李伯藩因家庭经济拮据,正式上学的时间并不长,他同样清楚,想要实现目标就必须大胆采取行动。在确立了人生目标之后,李伯藩随后全身心投入到中药经典的研究中。通过对中医的深入研究,李伯藩迅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58年,只有18岁的李伯藩便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开启了救治疾病、服务人民的漫长人生。父亲在弥留之际所说的“无论怎样,做医生一定要以治病救人为重”成为了李伯藩的人生座右铭。从那以后,每次问诊,李伯藩都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这句话的意义。
八味中药治愈数人
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国各行各业都亟需发展,中医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正是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中,李伯藩凭借医术创造了一个“奇迹”。1963年,二十多岁的李伯藩,受组织委派前往宾川县最为偏远的特困地区——拉乌彝族乡。当时的拉乌乡,根本不只是缺乏医疗和药品,而是完全没有医生和药物,生病了也找不到可以就医的地方。大家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拉乌乡的贫困状况让众多老中医都无奈地摇头叹息。这块人人躲避的“难题”,李伯藩却毫不犹豫地接下了。在他看来,越是贫困的地方,对医生的帮助需求就越大。就这样,李伯藩深入了大山,成为了拉乌乡的首位医生。
在那个地方,李伯藩设立了医疗站,为本地的贫困民众减轻病痛,改变了山区缺乏医疗和药物的历史,并将十年的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的居民。李伯藩不仅擅长救治病人,他更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医学技能。他将实际的病例与中医药典中的方剂结合起来,创作了属于他个人的医学宝典。他还研究出了一种治疗癌症和复杂病症的药方。这份由八种中药组成的方剂帮助李伯藩救治了亿万病患的生命!
1982年,名为“柯萨奇”的病毒在宾川地区传播,导致许多居民受到感染。李伯藩得知情况后,马上开始对病人的治疗。依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先辈多年的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良方”。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16名病人均已康复并出院。由于这件事情的圆满,李伯藩名声大噪,成为了知名的优秀中医。如果说,出色的医疗技术是李伯藩受到尊重的原因,那种崇高的医学道德,就是他享誉全国的基础所在!
退休坚持义诊18年
“你们的身体安康,就是我获得财富的源泉!”照理说,像这样备受患者敬仰的一生,应当早已富足,安享晚年。李伯藩的人生却全无自己,只有治病救人。2000年,正是李伯藩的六十岁生日,届满法定退休年限。门外有不断前来的患者朋友寻找他,李伯藩立刻做出决定,延长自己的退休时间。李伯藩直到最高退休年龄66岁时才被迫辞去职务。即便退休后,李伯藩仍然没有停止进行诊疗。许多病人主动前往李伯藩的家中请他诊治。由于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李伯藩干脆打开了大门,在自家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医疗室,随后便开始了义务医疗的旅程。
在长达18年的慈善医疗服务期间,李伯藩始终未收取任何费用。他只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治疗,开药方却不售药,从未因“老中医”的称号索取任何酬劳。在李伯藩义诊的病人中,有不少康复后的患者坚持要给他塞入“劳务费”以示感激。让患者深受感动的是,无论金额多少,李伯藩始终没有接受过这些款项。当谈到义诊的理由时,李伯藩的一个观点打动了无数心灵。“我不希望他们因为生病去看医生而陷入贫困,我最宝贵的财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乡亲们免受病痛的困扰。”如今已经84岁的李伯藩先生依然坚持每天为患者提供义务诊疗。治愈每一位病人是李老一生的目标:“他们康复后重返职场,是我最大的快乐。”到今年,李伯藩早已在普通百姓心中树立了“最优秀中医”的形象。面对世人的赞扬,李老仅用一句话作出回应,“我只不过是在履行一名普通医生应尽的职责。”所谓医生的坚持,情怀无声,却是如此。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