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医大附一院完成国内首例“心脑同治”手术
温医大附一院完成国内首例“心脑同治”手术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医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周浩教授团队联合神经内科叶强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这一创新手术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病例背景与手术挑战
73岁的林大爷(化名)患有高血压10多年,糖尿病1年,脑梗7年。1个月前,他在瑞安住院时发现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活动后胸口闷,遂到温医大附一院就诊。经检查,林大爷不仅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还伴有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调查显示,一旦出现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年内死亡率高达50%,这个比例甚至比一般的恶性肿瘤还要高。
面对林大爷的复杂病情,心血管内科主任周浩教授团队决定为其实施微创介入下的心脏换瓣手术(TAVR手术)。然而,术前检查发现林大爷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这大大增加了脑梗的风险。如果分次手术,先做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过程和术后的1—2天内,很可能会出现颈动脉窦反射,引发一过性心率下降和血压下降,而林大爷又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危险程度可想而知;而如果先做心脏TAVR手术,术中则需要人为地将血压控制到较低水平,由于颈动脉严重狭窄还没处理,则有可能会导致脑内供血不足,甚至脑梗死。
创新手术方案与实施过程
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的专家们经过详细术前讨论,确定采用一站式方法完成两个手术,对患者最为有利。同时,专家团队审慎讨论了一站式手术各种可能的意外以及应对措施,并与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
手术当天,首先由周浩团队上台进行手术准备及评估,随后叶强团队上台接力,做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需要对狭窄部位斑块进行扩张,操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斑块破裂,碎裂的斑块沿血流到达脑内,引起脑内血管堵塞,会造成偏瘫昏迷等严重后果,这个手术极其考验主刀的临床经验及技术功底。
随后进行的TAVR手术,首先需要用一个球囊将狭窄的瓣膜撑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快速起搏降低患者的血压,此时患者的颈动脉狭窄已解除,所以脑梗死的风险已大大降低。球囊扩张后,人工瓣膜才能顺利到位释放,在释放过程中需要非常准确的定位以及精细的操作,来调整瓣膜释放过程中的位置、方向,如释放不满意甚至还需要回收再次释放,同样极其考验术者的临床经验及技术功底。
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努力,两台手术一气呵成:经过动脉穿刺、导引导管到位、保护伞释放、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回收保护伞,成功植入颈动脉支架一枚;心脏人工瓣膜精准释放到位,位置理想,成功打通了心脏瓣膜的阻塞。
手术效果与临床意义
手术以后患者情况稳定,没有出现脑梗等并发症,于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患者及家属非常感谢医护团队,并送上锦旗以表谢意。
这一创新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示了温医大附一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复杂病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通过一站式手术,患者无需在不同手术室之间转移,也无需多次麻醉,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同时,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也为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技术创新也在其他医院得到应用。例如,柳州市工人医院通过引进西门子Artist-Pheno “飞龙”DSA设备,实现了多种复杂手术的一站式诊疗。该设备具有更灵活的操控性和更大范围的旋转投射角度,能够帮助医生在手术中获得更清晰的影像,提高手术精准度。此外,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与上海微创神通公司合作研发的PCAR(经皮颈动脉逆流脑保护介入手术)系统,通过双球囊阻断实现颈动脉逆流完全,有效防止术中栓子和斑块碎屑引起的颅内栓塞,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像林大爷这样的患者受益于这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