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这些早期信号要警惕
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这些早期信号要警惕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抑郁症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高达24.6%,其中7.4%为重度抑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及时识别和干预青少年抑郁症至关重要。
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信号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更易表现为外在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以下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早期信号:
情绪低落:长时间感到沮丧或伤心,难以体验到快乐。
兴趣减退: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包括以前喜欢的运动、社交、游戏等。
精力减退:即使没有进行大量体力活动,也常常感到疲惫、乏力。
情绪波动剧烈:情绪变化比成年人更为剧烈,可能突然从愉快变为低落或愤怒。
自我评价低:频繁表现出自卑,对自己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
过度敏感:对外界评价或同伴看法非常敏感,容易感到被忽视或排斥。
注意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或工作时思维模糊。
学习动力下降: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成绩下滑。
叛逆行为:通过叛逆、违抗家长和老师等方式缓解内心压力。
网络成瘾:长时间沉迷于社交媒体、电子游戏等,逃避现实压力。
睡眠和饮食变化:可能出现早醒、失眠或嗜睡,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
逃避责任:不愿意与家人、朋友交流,避免社交活动。
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等没有生理原因的身体不适。
反复自残:出现划痕、割伤等自残行为,且试图隐藏。
自杀倾向:直接谈论死亡或自杀,制定自杀计划。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的区别
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在症状表现上存在差异。青少年可能更多表现为愤怒、敌对等外在情绪,而不仅仅是情绪低落。此外,青少年的抑郁症症状可能更易与青春期的正常情绪波动混淆,因此需要家长和教师特别留意。
如何识别和干预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来识别抑郁症的早期征兆。例如,关注食欲改变、作息时间改变、心态消极、兴趣减退、厌学等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就医:带孩子到精神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保持情绪平稳: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焦虑,为孩子创造稳定的家庭环境。
多理解沟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说教。
接纳孩子:放下病耻感,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允许他们表达情绪。
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学校和社会应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支持和干预。
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综合的过程,需要医院、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通过及时识别和科学干预,大多数青少年可以摆脱抑郁症的困扰,重新拥抱阳光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