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岭南天地:百年礼饼店里的嫁女饼,藏着岭南婚俗文化
佛山岭南天地:百年礼饼店里的嫁女饼,藏着岭南婚俗文化
在佛山岭南天地,一家百年“礼饼”店的嫁女饼,不仅是一种传统点心,更凝结着岭南地区的婚俗文化。
结婚,是人生大事,每个家庭都会非常重视。在向亲朋好友传递结婚喜讯时,传统的方式是派送嫁女饼。岭南天地原名伍杨街,住着姓伍和姓杨两大家族,后来这两大家族相继衰弱后就把房产转卖,到清乾隆年间改名“东华里”,在近百年历程中,东华里是清代达官贵人、富商的集居地,被称“佛山第一街”。现在,东华里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融入了现代元素,起名为“岭南天地”,浓缩了清末民初以来佛山地区的人文风情,保留了22处文物保护单位,128幢历史建筑,8条历史街巷,形成了充满岭南风情的历史街区。
嫁女饼最早出现是在三国时期,相传当时孙权为了收回被刘备长借不还的荆州,接受了周瑜所献的“美人计”,假称要将自己妹妹嫁给刚丧偶的刘备,接刘备至东吴成亲。刘备将计就计,一入东吴境内派出兵士四处送礼饼,让刘孙联姻的喜事弄假成真,嫁女饼的习俗就这样传开了。 从前,岭南许多地方的传统风俗在婚嫁时都能见到“嫁女饼”的身影,当履行“三书六礼”的“纳征”之礼时,男方需奉送礼金、芝麻、茶叶、冰糖、蜜枣等礼品,其中嫁女饼是过大礼的主角。另外,女方也会给亲朋好友派送“嫁女饼”,就等于正式宣告家中有女儿将要出嫁。
嫁女饼总结来说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渲染喜庆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向亲友宣告出嫁喜讯的象征物,显示嫁娶双方的体面和气派,关于嫁女饼,还留下了,有“无礼饼就不上轿”、“吃了礼饼快抱孙”的说法……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派送“嫁女饼”的习俗在许多地方逐渐消失了,却不想在佛山遇见有专门做“嫁女饼”的店铺,并且经营上百年,可见这种传统在佛山被很好的传承下来,真的是非常难得。
过去,在佛山顺德的街头巷尾,开饼店做饼的人很多。其中,嫁女饼就是其中最常制作的传统饼之一。每当附近有家庭需要嫁女儿,便一定会找上饼店,订下至少百斤的嫁女饼……嫁女饼虽不是佛山顺德独有或首创,但是顺德人却将嫁女饼做到了极致,嫁女饼制作成为了顺德传统美食的一个缩影,懂吃会吃的顺德人对于嫁女饼这种小点心的制作,十分用心,它不仅是一个形式意义上的礼物,更是主家希望让用一款美味的嫁女饼,来体现自己对于婚姻大事的重视。所以,嫁女饼好吃与否,当地人十分在意。
嫁女饼其实是一种高档的岭南地区的传统点心:绫酥。我们都知道绫罗绸缎是过去非常贵重的衣料,其中“绫”最名贵。所以,嫁女饼就以“绫酥”为首选,寓意荣华。绫酥因馅料不同,有黄、白、红、橙四种颜色的区分:黄绫以蛋黄或豆蓉做馅,喻意富贵;白绫以砂糖或五仁做馅,寓意多子多福,是最受欢迎的礼饼口味之一;红绫最讲究也最贵,以莲蓉做馅,也有用冬蓉的,喻意喜庆吉祥;橙绫则用豆沙或椰丝做馅,有些绫酥中还可加入蛋黄,则更加贵重,喻意夫妻生活兴旺美满。除了这四种,还有龙凤饼、大福饼和合桃酥等,变得款式越来越多。
以前送“嫁女饼”是按照一担一担来计算的,一担饼是有一百斤,一般结婚送个一两担饼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派给亲戚的时候一般来说至少要派两个饼,派饼的数量要为双数。不过现在都是用礼盒包装,大家可以随心选择不同口味的组合,但是在个数上依然是2、4、6这种双数,寓意好事成双。
送“嫁女饼”的习俗延续千年一直保留下来,承载的是佛山人对于婚礼仪式感的重视,对婚姻的重视。它寄托了佛山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待的同时,也将这种“甜蜜”文化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