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肯定:社区高血压防治新模式成效显著,宜全国推广
专家肯定:社区高血压防治新模式成效显著,宜全国推广
近期,某社区高血压防治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多位医学专家的高度评价。该项目通过全面的筛查和有效的预防策略,成功降低了社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方式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高血压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7.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迁延不愈与其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近年来治疗高血压的手段越发多样,疗效明显提升,但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46.9%、治疗率为40.7%和控制率为15.3%,接受治疗的患者控制率也仅为37.5%。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高血压管理的主要阵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该项目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高血压防治水平。例如,项目借鉴了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的“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实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综合管理。同时,项目还引入了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的“1+1+1+X”全科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即1名全科医生、1名专科医生、1名社区护士和若干名志愿者组成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项目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定期监测血压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此外,项目还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帮助患者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从而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专家们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钟久昌教授表示,该项目的管理模式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的理念高度契合,特别是在分级、分期、分型管理方面,充分体现了精准医疗的特点。同时,项目还积极应用新技术,如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可穿戴设备血压监测,提高了血压管理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多位专家建议,应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的高血压防治水平,还能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