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戛纳成功看《卧虎藏龙》:李安如何重塑武侠片
从戛纳成功看《卧虎藏龙》:李安如何重塑武侠片
《卧虎藏龙》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成功,口碑极佳。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李安对武侠片类型的独特理解,也体现了他对武侠世界中神话、浪漫、动作和英雄主义的深刻思考。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卧虎藏龙》的艺术成就,并将其与武侠片大师胡金铨的作品进行对比。
武侠片对于中国导演来说,就像西部片或史诗片一样,是每位导演在其职业生涯中至少想尝试一次的类型。武侠片的世界充满神话色彩,主人公拥有超能力,可以在空中漂浮,在屋顶上飞来飞去。这个世界由侠义精神规范,充满了道德冲突。
李安的《卧虎藏龙》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和类型包袱。它有意识地暗示了武侠片中的神话元素,展示了传统武术与侠义精神的结合。这部电影不仅遵循了武侠片的传统,还试图为新千年的武侠片开辟新的道路。
李安将武侠片构思成一种神话式的罗曼史。他借鉴了武侠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传统,以王度庐的小说为基础,讲述了一段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影片的主角是贵族小姐玉娇龙(章子怡饰),她秘密学习了武当派的功夫,并偷走了传奇剑客李慕白(周润发饰)的宝剑。这一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悲剧。
玉娇龙是一个任性而不安分的角色,她向往江湖中的浪漫和冒险。她偷走李慕白的剑,试图深入江湖世界。这一行为引发了她与李慕白、俞秀莲(杨紫琼饰)之间的一系列交锋。李慕白和俞秀莲试图引导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女英雄,但最终付出了高昂的个人代价。
影片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罗小虎(张震饰),他是玉娇龙的情人,一个沙漠盗匪。玉娇龙和罗小虎的名字在中文中分别意味着“玉龙”和“小老虎”,暗指片名中的“卧虎藏龙”。他们的爱情故事贯穿影片始终,展现了玉娇龙对自由和冒险的渴望。
影片的结构建立在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故事上,同时通过周润发和杨紫琼的角色为武术动作提供了戏剧性的刺激。然而,浪漫和武术的结合并不完全成功。李安的克制手法与动作场面的风格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英雄主义的特质被削弱。
在中国电影中,武侠类型一直聚焦于英雄主义的原则。然而,《卧虎藏龙》中的角色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玉娇龙是一个矛盾的角色,既不是典型的反派,也不是传统的侠义之士。这样的设定在风格化和动作层面上效果很好,但英雄主义的本质却变得难以捉摸。
真正的英雄主义体现在凡人为有价值的事业而战斗和牺牲,并在死亡中获得顿悟。胡金铨是唯一真正捕捉到英雄主义本质的武侠片导演。他的电影通过精细的动作场面编排和京剧风格的表演,展现了独特的审美和哲学思考。
胡金铨的电影超越了武侠小说的肥皂剧传统,注重风格的传递和表达。他的英雄人物为历史性的民族主义事业奋斗和流血,传达出当国家失去道德之路时,个人英雄行为的必要性。
《卧虎藏龙》在动作场景的风格化表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未能完全把握英雄主义的本质。李安对胡金铨的致敬虽然动人,但未能完全领会胡金铨作品中英雄主义原则的悲剧表现。
胡金铨的电影对《卧虎藏龙》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玉娇龙和俞秀莲让人联想到胡金铨电影中的侠女形象,展现了女性与男性对手的平等甚至优越。
本文原文来自《电影感》(200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