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新选择:非布司他疗效优于别嘌醇,肝肾损伤更小
降尿酸新选择:非布司他疗效优于别嘌醇,肝肾损伤更小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当血尿酸超标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析出形成尿酸晶体,分布在有血液循环流经的各个角落,进而引发痛风。痛风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红肿、发热、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可影响生活质量。
在众多降尿酸药物中,非布司他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低的副作用,成为临床上备受关注的新型药物。非布司他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减少尿酸的形成。此外,研究表明非布司他不仅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且具有保护肾脏和减轻体内炎症反应等多重作用,是临床上防治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一线药物。
作用机制与优势
非布司他是新型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不仅对还原型黄嘌呤氧化酶产生抑制,对氧化型黄嘌呤氧化酶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在抑制尿酸生成方面的作用更为强大。别嘌醇可能引发超敏反应,例如剥脱性皮炎,可能危及生命。这种反应与HLA-B-5801基因阳性有关,而中国人基因阳性率高达6%-8%。因此,在开始使用别嘌醇之前,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相比之下,非布司他并不引发超敏反应,其代谢主要通过肝肾双通道进行,对肝肾的损伤较小。
临床应用与效果
非布司他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推荐初始剂量为20mg每日一次,可逐渐增加至最大剂量80mg。在治疗初期,可能因为血尿酸值急速降低导致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被动员出来更多,导致痛风发作频率增加。因此,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秋水仙碱以及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值得注意的是,非布司他主要通过肾脏和粪便双通道排泄,对于伴有慢性肾病的患者,非布司他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轻度至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接受非布司他治疗时,通常无需调整给药剂量。对于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 /min或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非布司他可作为首选药物。
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非布司他并不引发超敏反应,它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肾双通道进行,对肝肾的损伤较小。不过,非布司他的心血管风险性略高于别嘌醇。尽管非布司他在安全性方面表现更好,但使用时仍需谨慎,特别是正在接受硫唑嘌呤或巯嘌呤治疗的患者,以及既往对非布司他成分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非布司他。
此外,非布司他在使用时易诱发“融晶痛”,服药后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症状,可不改变用量继续用药配合解热镇痛药缓解疼痛。非布司他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肝功能不全需要慎用。若出现疲劳、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酱油色尿或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非布司他可诱发心血管血栓事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用。若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心跳不规律、身体麻木、头晕、说话困难、突发性剧烈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患者使用体验
一位痛风患者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的使用体验:“我从去年开始服用非布司他,从最初的20mg每天一次,逐渐增加到40mg。服药初期确实有痛风发作的情况,但按照医生建议配合使用了秋水仙碱,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半年的治疗,我的血尿酸水平已经从500多降到了300左右,痛风发作的频率也明显减少。”
另一位患者则表示:“我有慢性肾病,医生推荐我使用非布司他。服用一年来,尿酸控制得不错,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不过,我定期会做肝功能检查,确保用药安全。”
非布司他的应用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了他们健康管理的新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非布司他虽好,但并非万能药。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同时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