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临床不传之秘:8个“四逆类药方”详解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12: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临床不传之秘:8个“四逆类药方”详解

在中医理论中,"四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四肢发冷的症状。而四逆汤作为"扶阳第一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回阳救逆、扶阳救里。本文将详细介绍四逆汤及其衍生的八个方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类经典方剂。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组成,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从病位看:四逆是指病邪从太阳经传入少阴经,导致阳气虚损、阴阳失衡,表现为四肢发冷。四逆汤主要用于治疗这种症状。

  2. 从病机看:四逆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胃虚寒会导致四肢发冷,而四逆汤能够温补脾胃、驱散寒邪,使阳气恢复正常。

  3. 从四时看:四逆还与四季气候变化有关。逆春则肝气不舒,逆夏则心气受损,逆秋则肺气失宣,逆冬则肾气亏虚。四逆汤能够调和四时之气,使身体由逆转顺。

值得注意的是,"四逆"并不单纯指药物的数量,也不意味着所有带有"四逆"名称的方剂都是四逆汤的衍生方。例如,四逆散主要用于疏散肝气,当归四逆汤是补血的名方,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则侧重于健脾胃通中焦。

中医临床常用的四逆类药方共有八个,每个方剂都有其独特的组成和应用范围:

  1. 四逆汤
  • 组成: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 功效:运脾暖胃温肾,回阳救逆
  • 主治:少阴虚寒,四肢冰凉,身体疼痛,精神不振等
  • 应用:急性心梗、中毒性休克、急性肠胃炎、心力衰竭等
  1. 通脉四逆汤
  • 组成:生附子、干姜、炙甘草、葱白
  • 特点:在四逆汤基础上减少甘草用量,增强通阳作用
  • 主治:四肢凉但面色红,恶寒不明显的患者

  1. 四逆加人参汤
  • 组成:四逆汤加人参
  • 功效:回阳救逆,益气生津
  • 主治:亡阳证且气津两脱,脉微细,腹泻、呕吐不止
  1. 茯苓四逆汤
  • 组成:四逆汤加人参、茯苓
  • 主治:四肢冰凉,心悸眩晕,小便不利,恶寒自汗
  • 应用:阳虚伴水肿症状

  1.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 组成: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
  • 主治:吐泻严重,四肢抽筋
  • 特点:猪胆汁的油性与附子、干姜的热性结合,利于受损脾胃吸收
  1. 白通汤
  • 组成:生附子、干姜、葱白
  • 主治:上热下寒,腹泻不止,面红烦躁
  • 应用:少阴病重证,必要时用童尿为药引

  1. 附子汤
  • 组成:制附子、茯苓、党参、白术、芍药
  • 功效:温阳补肾
  • 主治:阳虚日久,阴盛格阳,手足冰凉,骨关节疼痛
  1. 真武汤
  • 组成:制附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
  • 主治: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 应用:肾病、慢性肠胃炎、风湿关节炎

这八个四逆类方剂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

  1. 生附子侧重回阳救逆,制附子则偏重温阳利肾
  2. 共同症状表现为发热或微热、四肢冰凉、精神不振、身体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方剂时必须遵医嘱,不可自行用药,特别是涉及浮肿、腹泻、上热下寒等问题时,更应谨慎。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