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竟然是抑郁焦虑的罪魁祸首?
失眠竟然是抑郁焦虑的罪魁祸首?
最新研究表明,失眠不仅是影响全球上千万人的健康问题,更是导致心理健康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失眠不仅令人疲惫不堪,还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与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专家建议,改善睡眠环境和生活习惯,如减少夜间打扰和利用新技术,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从而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如果你也深受失眠困扰,不妨试试这些方法,也许能让你重拾良好的睡眠和健康心态。
失眠与抑郁焦虑的高发率
全球约有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这一数字凸显了睡眠问题的普遍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27%,而在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更是达到38.2%。上海市中医医院肖姝雲教授指出,睡眠障碍呈现年轻化、慢病化趋势,与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减退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
失眠导致抑郁焦虑的科学依据
北京回龙观医院闫少校教授指出,在治疗抑郁症合并失眠时,首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消除睡眠障碍,降低复发风险,并恢复社会功能。研究发现,失眠的人群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过去8年间失眠患病率已由10%~20%上升至38%,且有证据表明慢性失眠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概率约80%,而抑郁症患者出现失眠症状概率高达90%。
从生理学的角度论述,失眠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与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能神经元系统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 or HTPA axis)功能紊乱、褪黑素及其受体作用紊乱和中枢神经递质分泌失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学者发现,机体内部的睡眠–觉醒系统受昼夜节律与稳态共同调节控制。过度觉醒机制是失眠发生与持续机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昼夜节律失常、睡眠–觉醒神经环路异常、神经递质稳态失衡、HPA轴过度活跃、神经胶质细胞异常以及一些与睡眠觉醒相关的细胞因子异常均能导致失眠的产生。
改善睡眠的具体方法
确保环境安全:如果梦游造成过损伤或者可能造成损伤,可以考虑采取一些预防措施:睡前关闭并锁上所有的窗户和外门。您甚至可能要锁上房间的门或者在门上安装报警器或铃铛。关闭通向门廊或楼梯的门,移开电线或其他可能会导致绊倒的物品。如果可以的话,睡在一楼的卧室内。收好锋利或易碎的物品,锁好所有的武器。如果是您的孩子有梦游,不要让他/她睡双层床。
保持充足的睡眠:疲劳会促发梦游。如果您的睡眠不足,可以提前上床,遵守更加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或小睡,这对学步儿童尤其重要。如果可能,尽量降低睡眠期间的噪音或其他可能打断睡眠的外部刺激。
养成规律且使人放松的睡前习惯:睡前进行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例如看书、玩智力游戏或泡个热水澡。冥想或放松锻炼可能也有助睡眠。让您的卧室更加舒适和安静也有助睡眠。
应对压力:找到引起压力的问题和解决压力的方法。和别人谈谈困扰您的事情。如果是您的孩子有梦游并显得焦虑或有压力,和他/她谈谈担心的问题。心理健康专家可以提供帮助。
避免饮酒:饮酒会降低夜间睡眠的质量,可能诱发梦游。
结语
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通过改善睡眠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降低失眠带来的风险。记住,良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础,让我们从今晚开始,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睡眠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