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易发口腔疾病,这样预防最有效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易发口腔疾病,这样预防最有效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各种口腔问题的困扰,如牙龈炎、口干、龋齿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口腔科专家详细解析了糖尿病相关的口腔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为“糖友”们提供专业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目前我国约有1.4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口腔疾病,这些口腔问题不仅带来不适,还可能影响血糖控制,进一步加重病情。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口腔疾病
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是牙龈的可逆性炎症,没有支持结构的丧失;牙周炎则在牙龈炎的基础上出现牙周组织、牙槽骨等牙齿周围支持结构的不可逆性破坏。据报道,糖尿病使牙周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一倍。
口干症和龋齿:口腔干燥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无刺激时唾液流率低于<0.1 mL/分钟或咀嚼刺激后唾液流率低于<0.7 mL/分钟则称为口干症。口干症的患者因为缺少唾液分泌易患龋齿,龋齿可致细菌侵入牙髓,造成牙髓炎。
口腔黏膜病:包括各种口炎、口腔溃疡、口腔白斑等。
口腔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味觉障碍:包括味觉异常(如口苦)、味觉减退、味觉丧失。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患口腔疾病?
高血糖:高血糖为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促进细菌生长,导致牙菌斑的形成。
唾液量与质的变化:糖尿病可影响唾液腺功能,使得唾液分泌减少。糖尿病还引起唾液含糖量升高,糖分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产酸,使唾液酸性增加,削弱其抑菌能力并侵蚀牙齿引起龋齿。
免疫功能受损:糖尿病可影响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使糖友更容易发生口腔感染。
组织修复能力降低:糖尿病可损害组织修复能力,在口腔粘膜、牙龈等组织出现损伤时不易愈合。
血管与微循环的改变:糖尿病可影响血管系统,包括微循环,导致口腔组织的供血减少,从而影响牙龈和其他口腔组织的健康。
神经系统的改变:糖尿病可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味觉障碍。
糖尿病口腔疾病有哪些危害?
影响血糖管理:一些口腔疾病如牙髓炎、口腔溃疡可出现明显的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升高血糖。
影响生活质量:口腔疾病引起的疼痛、口干、咀嚼困难、味觉障碍均可影响生活质量。
影响社交生活:口腔疾病引起的口臭、牙石可影响社交生活。
增加其他疾病的风险:口腔疾病与很多疾病都有密切的关系。口腔感染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乃至败血症。牙周病是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周病还可诱发肺部感染,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风险。
如何防治糖尿病相关的口腔疾病?
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口腔健康的基石。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糖友应坚持糖尿病饮食,特别是要减少糖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戒烟和限制饮酒:吸烟和饮酒对口腔健康有害,可引起牙齿变色、口腔癌和其他口腔问题。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就是科学刷牙。刷牙是去除牙菌斑及软垢最好的办法,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一般用软毛牙刷)和牙膏,每天饭后(特别是进食粘性大的食物后)应漱口并用巴氏法刷牙三分钟,并定期更换牙刷。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建议糖友每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一次口腔洁治(洗牙)。
及时就诊:糖友如出现口腔疾病的相关症状(如牙痛、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等)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总之,糖尿病和口腔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广大糖友不仅要关注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也要增强口腔健康意识,密切注意口腔卫生情况,采取积极的口腔卫生措施,包括科学地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以降低糖尿病口腔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