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铁变航母:瓦良格号的中国新生之路
废铁变航母:瓦良格号的中国新生之路
1988年11月25日,苏联黑海造船厂,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缓缓下水。这艘被命名为“瓦良格号”的航母,是苏联海军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也是苏联第三代航空母舰的代表作。然而,谁也没想到,这艘承载着苏联海上雄心的巨舰,最终会成为中乌军事合作的见证者。
从苏联到乌克兰:瓦良格号的曲折命运
瓦良格号的建造始于1983年,由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这艘航母采用了总段模塊化建造工艺,设计排水量达到6.7万吨,全长306米,最高速度30节。舰首14度滑跳甲板,配备3条拦阻索,采用滑跃式短程起飞/拦阻索回收(STOBAR)系统。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艘完成度达到67.3%的航母被迫中断建造,停靠在厂區外的南布格河口。
1995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簽定瓦良格號不再繼續建造的協議,瓦良格號正式退出俄羅斯海軍編制,在拆除部分裝備後以償還債務的名義交予烏克蘭所有。時任烏克蘭總統庫奇馬也因為烏克蘭軍費不足的現狀,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由黑海造船廠處置。
中国介入:从废铁到希望
1998年3月19日,一个名叫徐增平的香港商人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拍得了瓦良格号及其全套设计图纸。徐增平的真实身份是解放军广州体工大队退伍军人,他以澳门创律集团名义出面,计划将瓦良格号改建成海上赌场。然而,这个计划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战略意图。
2000年6月14日,瓦良格号航母用拖船牵引离开黑海造船厂运往中国。然而,它的回国之路并不顺利。在经过黑海海峡时,土耳其的阻挠让这艘航母在海上漂泊了16个月。最终,经过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瓦良格号绕道南大西洋,于2002年3月3日抵达大连港。
中乌合作:图纸之争
瓦良格号的回归只是第一步,更艰巨的任务是将其从一艘半成品航母改造成一艘现代化的作战平台。为此,中国需要瓦良格号的原始设计图纸。2002年9月,时任中船重工副主任牟安成接到紧急命令,要求其立即安排专人前往乌克兰与乌方协商谈判引进瓦良格号图纸的相关事宜。
在谈判过程中,中方团队发现俄罗斯也在竞购这些图纸。经过艰苦的谈判,中方最终以适当的价格与乌克兰签署合作协议,获得了1981份相关图纸和1484组航母重建所需的备品备件。这些资料的获得,为瓦良格号的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造之路:从废铁到王牌
2005年,中国正式开始对瓦良格号进行研究、续建和改造。改造工程主要包括舰体加固、动力系统更新、武器系统升级和舰载机配备等方面。经过七年的努力,这艘曾经的废铁终于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2年8月10日,改造后的瓦良格号进行了首次海试。同年9月25日,这艘航母正式交付中国海军,命名为“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航母时代。
辽宁舰的新生:从训练到实战
辽宁舰服役后,迅速成为海军的王牌力量。它搭载了24架歼-15战斗机、4架直-18预警直升机、4架直-18反潜直升机等多种舰载机,具备强大的空中优势和反潜能力。辽宁舰不仅参与了多次南海训练,还于2017年访问香港,向公众开放。
2022年12月,辽宁舰在结束西太冬季巡航后进入大连港船坞进行大修。经过一年多的升级,辽宁舰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2024年9月,辽宁舰率队首次进入与那国岛毗连区,随后在关岛附近海域进行高强度训练,日均放飞舰载机55架以上。辽宁舰还打破了之前12年的活动记录,连续在海上活动20多天,展示了中国海军在航母运作方面的成熟体系。
瓦良格号航母的故事,是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缩影。它不仅见证了中乌两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也展现了中国在航母建造和运用方面的巨大进步。从一艘未完工的废铁,到如今的海上巨舰,瓦良格号的传奇故事,正是中国海军崛起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