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克肟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合理用药是关键
头孢克肟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合理用药是关键
近年来,头孢克肟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在社区尿路感染的大肠杆菌中。西班牙马德里的研究显示,由于头孢克肟消费量的增加,出现了染色体AmpC过量产生的ST12头孢克肟耐药大肠杆菌群落。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以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蔓延。
头孢克肟耐药性现状
头孢克肟是一种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然而,近年来其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淋病奈瑟菌对头孢克肟的耐药性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2016年,英国确认了首例使用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双重疗法无法治愈咽部淋病的病例。此外,丹麦、法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现了一种国际传播的耐头孢曲松淋球菌菌株。2018年,英国报告了全球首个具有头孢曲松耐药性和阿奇霉素高耐药性的淋球菌菌株。
在社区尿路感染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同样不容乐观。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乔庐东教授介绍,国内复杂性尿路感染(UTI)的细菌谱已发生变化,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降低,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的菌株比例升高,肠球菌菌株比例也在持续上升。
耐药性产生原因
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微生物通过遗传和生化机制进化出抗生素抗性,并通过频繁的遗传物质互换在种群间广泛传播。具体来说,细菌耐药性主要包括四种生物化学机制:
- 细菌膜的抗渗性:阻止抗生素进入细菌细胞
- 细菌对外排抗生素:将已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排出
- 靶点修饰: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点,降低亲和力
- 灭活酶的作用:通过酶的作用使抗生素失活
除了自然进化因素外,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这包括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当选择以及抗生素质量低劣等。此外,有机体内的基因突变也导致淋病奈瑟菌耐药性加强。生殖器区域以外,即喉咙和直肠的感染,尤其影响到关键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这也可能在淋病奈瑟氏球菌与身体这些部位的其它有机体相互作用和交换遗传物质时,对耐药菌株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面对日益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每年都会发生超过280万例的抗生素耐药性感染,导致成千上万的感染者死亡。这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患者则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要求医生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
- 妥善处理未使用的药物,不要留着以后使用
- 采取措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如勤洗手、咳嗽时掩住口鼻等
应对措施
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实施《控制淋病奈瑟菌耐药性传播和影响全球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以下措施遏制耐多药淋病奈瑟菌的传播:
- 采用预防信息和干预措施以及适当的治疗方案,有效预防和控制淋球菌感染
- 制定有效的药物法规
- 加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
- 建立实验室网络,协调与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相联系的淋球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监测
- 研究对淋球菌感染的替代疗法
在临床实践中,专家建议根据UTI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抗菌药物。对于半年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初始用药的选择相对较多。对于单纯的下尿路感染,可优选尿液中浓度较高的抗菌药物;对于复杂性UTI,则应依据国家发布药敏数据,选择药敏数据在70%以上的抗菌药物;而对于重症UTI患者,如尿源性脓毒症,为避免试错可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压制。
此外,西他沙星这一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UTI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耐药性。一项中国的随机双盲活性对照的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显示,西他沙星对非复杂性UTI患者的总体临床治愈率达到89.2%,细菌清除率达到97.1%;对于复杂性UTI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达到81.8%,细菌清除率达到93.3%。然而,由于耐药性的高发,临床上可用的疗效明显的抗菌药物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对其采取保护性使用策略,避免耐药的发生。
总之,头孢克肟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监测和研究,我们可以延缓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保护这一重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