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班主任论坛: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
双十班主任论坛: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
近日,双十中学翔安高中校区举办了一场聚焦“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班主任论坛。多位资深班主任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其中庄君怡老师和黄灿森老师的发言尤为引人注目。
内驱力:学习的动力源泉
内驱力(Motivation)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对学生而言,内驱力是推动他们主动学习、持续进步的关键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驱力主要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大类。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兴趣、好奇心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而外部动机则更多依赖于外部奖励、惩罚等外在因素,效果相对短暂。
内驱力的培养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目标设定、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拥有较强内驱力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更优异,而且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更高的韧性和坚持性。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实践探索:从目标设定到“六感”管理
庄君怡老师在论坛上分享了她通过明确目标来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经验。她强调,目标设定是激发内驱力的关键环节。为此,她创新性地利用班级文化墙和班会课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目标。例如,在班级文化墙上设置“梦想专栏”,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定期组织班会课进行目标分享和反思。这种做法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努力方向,还通过同伴间的相互激励,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内驱力。
黄灿森老师则提出了建立“六感”的管理方法,包括熟悉感、存在感、归属感、方向感、集体氛围感和仪式感。他认为,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动力。例如,通过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设置“班级之星”等荣誉制度提升学生的存在感,以及通过主题班会和毕业典礼等仪式感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普适性与借鉴意义
庄君怡老师和黄灿森老师的实践经验,为其他班主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这些方法不仅操作性强,而且具有较高的普适性。例如,目标设定法可以应用于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学中,而“六感”管理法则为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路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内驱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持续的关注和努力。正如《班主任工作手册》中所强调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设积极的班级氛围是激发内驱力的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必要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内驱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而内驱力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成为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政策文件多次提到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这进一步凸显了内驱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综上所述,双十中学班主任论坛上分享的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经验,不仅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创新,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创新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