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恶病质新发现:乳酸是关键,罕见病也会致暴瘦
癌症恶病质新发现:乳酸是关键,罕见病也会致暴瘦
最近,中国科学家发现乳酸竟是癌症恶病质的“真凶”,导致患者暴瘦。此外,贲门失弛缓症也是一种罕见病,患者因食管和胃之间的“门”失灵,导致无法进食,同样会引起暴瘦。这两项研究揭示了暴瘦背后的不同原因,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乳酸:癌症恶病质的“真凶”
2024年,维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的Claire Vanpouille-Box与Lorenzo Galluzzi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ncer Cell Metabolism and Antitumour Immunity”的综述文章。该文章揭示了乳酸在癌症恶病质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乳酸是肿瘤细胞代谢的重要产物,能够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宿主免疫系统,进而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具体来说,乳酸通过以下机制导致患者暴瘦:
抑制免疫细胞功能:乳酸能够抑制CD8+ T细胞的活性,减少其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从而削弱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促进肿瘤生长:乳酸为肿瘤细胞提供额外的能量来源,支持其快速增殖。
改变肿瘤微环境:乳酸能够改变肿瘤周围的酸碱平衡,创造一个有利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贲门失弛缓症:罕见病引发暴瘦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罕见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良,导致食物无法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这种疾病虽然罕见,但其导致的暴瘦症状却十分严重。
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食管下括约肌的神经调节失常,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松弛。
食管蠕动异常:食管的正常蠕动波减弱或消失,影响食物的推进。
食管扩张:长期的食物滞留导致食管扩张,进一步加重症状。
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等。由于无法正常进食,患者会迅速消瘦,营养状况急剧恶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扩张术和手术治疗等。
其他导致暴瘦的疾病
除了乳酸和贲门失弛缓症,还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暴瘦,例如: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代谢率升高,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增加但体重下降的情况。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机体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从而引起体重下降。
慢性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肝病、胃炎、肠炎等,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体重减轻。
精神疾病: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也可能影响食欲和代谢,导致体重下降。
及时就医,关注体重变化
体重变化是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果发现非自愿性体重减轻,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50岁以上男性和60岁以上女性,若出现体重骤降,需警惕癌症风险。研究显示,超过32.6万名成年人中,有15624人在体重骤降后的6个月内被诊断为癌症。
专家建议,40~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家族病史、职业暴露史、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癌症筛查。同时,养成定期测量体重的习惯,若发现一个月内体重无故下降超过5%,应及时就医。
总之,暴瘦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及时关注体重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