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一门被误解的深度科学
植物分类学:一门被误解的深度科学
植物分类学就是认识植物吗?这个问题曾困扰着许多人。植物分类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内涵远不止于认识植物。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植物分类学与认识植物之间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认识植物,只是植物分类学的一部分
首先,从最直观的概念来看,认识植物与植物分类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依据特征相似性和差异,对植物进行描述、鉴定、命名和分类的科学。
植物分类学包含四个主要层次:
- 描述: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
- 鉴定:确定植物的种类
- 命名:给植物起科学名称
- 分类:将植物归入不同的分类群
认识植物的过程,包括观察和比较形态特征、确定其科属和学名,基本只涵盖了前两个层次。而分类,即依据相似性将生物分成不同类群的过程,才是植物分类学最为重要的环节。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的建立和完善,是植物分类学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
分类系统在理论和应用层面都至关重要。它能存储大量植物多样性信息,确定物种的身份和所处位置,方便物种信息的检索和提取,并对类群的未知特征进行预测,指导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植物分类,不止“形与貌”的辨认
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习性分类时期、人为分类时期、自然分类时期和系统发育分类时期。
在文明之初的习性分类时期,人们主要根据植物的实用价值进行简单分类。随后,以林奈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植物分类学进入人为分类时期,建立了初步的分类标准。但这些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宏观形态的观察,主观性较强。
随着进化论思想的兴起,植物分类学进入自然分类时期。人们开始整合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证据,寻求更客观的分类依据。
进入现代的系统发育分类阶段,植物分类学经历了两次重大革新。首先是分支系统学(cladistics)方法的广泛应用,该方法基于系统发育数据构建演化树,使分类学逐渐摆脱主观性。其次是大分子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DNA序列信息成为分类学研究最可靠的证据。
基于353个核基因构建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树。
文献来源: Zuntini A R, Carruthers T, Maurin O, et al. Phylogenomics and the rise of the angiosperms. Nature (2024). https://doi.org/
10.1038/s41586-024-07324-0
现代植物分类学已经从传统的形态学研究扩展到分子层面的探索,成为一个高度交叉融合的学科。
认花认草,不可等同于科学研究
认识植物与植物分类学研究在多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
- 认识范围和深度:植物爱好者追求认识大量植物,而分类学家则专注于特定类群的深入研究。
- 认识方法和流程:爱好者往往依赖直观观察或图像比对,而科学研究则需要遵循严格的鉴定流程,包括标本采集、特征比较、检索表使用等。
- 客观性和可证伪性:科学研究强调结论的严谨性和可验证性,而爱好者的识别结果往往缺乏科学依据。
误解的背后
产生“植物分类就是认花草”这种误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这门学科的表浅一面。植物分类学的复杂性和深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它不仅涉及植物的形态特征,还融合了遗传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对于有志于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的人来说,需要打破对这门学科的刻板印象,接受其全貌,包括那些看似枯燥但至关重要的数学分析和编程技能。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涵远不止于认识一草一木。通过深入了解这门学科,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然,还能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 [印]古尔恰兰·辛格.《植物系统分类学——综合理论及方法》[M]. 刘全儒, 郭延平, 于明.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 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 Haider Nadia. A Brief Review on Plant Taxonomy and its Components
[J]. Jour Pl Sci Res, 2018, 34 (2): 275-290.
[4] Maltsev Y, Erst A. Recent Advanc-
-es in the Integrative Taxonomy of
Plants [J]. Plants. 2023, 12(24): 4097.
[5] 汪小全, 洪德元. 植物分子系统学近五年的研究进展概况[J]. 植物分类学报, 1997, (05): 465-480.
[6] Guo C, Luo Y, Gao L M, Yi, et al. Phylogenomics and the Flowering Plant Tree of Life [J]. J Integr Plant Biol.2023, 65: 29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