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高发,唑来膦酸成救命稻草?
骨质疏松高发,唑来膦酸成救命稻草?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5.4%,预计2030年将突破20%,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19.2%,其中女性更是达到32.1%。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唑来膦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临床应用和市场表现备受关注。
唑来膦酸是一种二膦酸盐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发挥作用。其化学名为1-羟基-2-(咪唑-1-基)-亚乙基-1,1-二磷酸,分子式为C5H10N2O7P2。该药物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密度为2.13 g/cm³,熔点为193至204℃。在临床上,唑来膦酸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等。
近年来,随着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持续攀升,唑来膦酸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骨质疏松治疗药在全国院内市场的销售额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17.94%。其中,双膦酸盐类药物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唑来膦酸等Top5品种更是占据了96.68%的份额。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唑来膦酸已成为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重要药物之一。
然而,尽管唑来膦酸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据统计,我国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仅为7.4%,诊断率为6.4%,即使在脆性骨折发生后,治疗率也仅为30%。这种“一高三低”的现状,凸显了科学防治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专家建议,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日元素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mg。然而,中国人群日常饮食中的钙含量普遍偏低,可通过饮用牛奶或补充钙剂来增加摄入。此外,适量的户外运动和日光照射也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密度。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作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唑来膦酸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然而,要真正解决这一公共卫生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推动科学防治和合理用药,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健康、有质量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