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S引导下肝脏触诊:脂肪肝治疗的新突破
EUS引导下肝脏触诊:脂肪肝治疗的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脂肪肝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据统计,全球约有25%的人口患有脂肪肝,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0%以上。脂肪肝不仅会影响肝脏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因此,准确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于脂肪肝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传统上,肝纤维化的评估主要依赖于肝活检,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和风险。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非侵入性方法被开发出来,如瞬时弹性成像等。然而,这些方法在肥胖患者或有骨性结构阻碍的情况下,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近期,美国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筛查方法——EUS(内镜超声)引导下肝脏触诊。这种方法通过内镜对肝脏进行“触诊”,并用超声卡尺测量压痕距离,以评估肝脏的硬度和纤维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EUS引导下肝脏触诊在预测晚期纤维化和肝硬化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优于传统的非侵入性筛查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患者取左侧卧位,内镜推进至胃部。
- 观察左肝尖端和轮廓,然后将内镜抽回3~5 cm,以便观察左叶肝实质的大部分。
- 用左手拇指向下旋转内镜的大钮,直到达到最大偏转。
- 使用EUS卡尺测量压痕程度,可重复进行多次测量以确保准确性。
研究纳入了73名疑似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1岁,71.2%为女性,平均体重指数(BMI)为41.1 kg/m²。结果显示,EUS引导下触诊的肝脏压痕测量中位数为5.2 mm,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肝脏压痕深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预测晚期纤维化和肝硬化方面,EUS引导下肝脏触诊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和0.95,显著优于传统的非侵入性筛查方法。特别是在预测肝硬化方面,EUS引导下肝脏触诊优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维化评分(NFS)。亚组分析显示,在接受瞬时弹性成像和EUS引导下肝脏触诊的38名患者中,EUS引导下肝脏触诊在预测肝硬化方面也优于瞬时弹性成像。
专家点评指出,EUS引导下的肝脏触诊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操作,特别适合体型较大或有骨性结构阻碍的患者。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筛查晚期纤维化或肝硬化,还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的特点。当压痕小于3.5 mm时,EUS触诊可能特别有助于预测晚期纤维化,而当压痕大于4.0 mm时,EUS触诊可能特别有助于排除肝硬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EUS毕竟是内镜操作的一种,虽然EUS肝脏触诊具有潜在的优势,但并不建议仅为了肝脏触诊而进行EUS。只有当患者因其他适应证接受EUS检查时才应考虑使用这种方法。
这项研究是第一项将EUS应用于肝脏触诊并比较其与传统非侵入性技术预测准确性的研究,拓展了EUS的功能。尽管如此,该技术仍处于初步研究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适用范围。
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EUS引导下肝脏触诊技术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它不仅提高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筛查准确性,还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检查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这种创新方法将在未来的脂肪肝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