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胶片到数码:相机成像原理与技术革新史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15: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胶片到数码:相机成像原理与技术革新史

相机作为现代人记录生活的重要工具,其成像原理和历史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从最初的胶片相机到现在的数码相机,相机经历了怎样的技术革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机的成像奥秘与悠久发展历程。

相机的原理是什么?

先来做个简单的比较。如果把人眼当做相机的话:

  • 镜头 ≈ 人的眼睛(更确切是晶状体)
  • 光圈 ≈ 人的瞳孔(你睁大眼或眯上眼代表了光圈大小)
  • 快门 ≈ 你人的眼皮或眨眼的次数(眨眼越快,拍的越快)
  • 感光元件 ≈ 视网膜
  • 焦距 ≈ 你带了个眼镜或者望远镜

当然,拍照就认为是看见,散焦就可以认为是散光。

回到相机原理:其实相机的原理,非常简单,小孔成像。就跟大家眼睛一样,你如何看到东西,相机就是如何工作。下图分别是眼睛成像原理和相机成像原理

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晶状体,而相机的底片就相当于我们的视网膜。我们直接把图像存储到了大脑,而相机,则需要一个存储介质。

相机的发展过程

胶卷感光时代

最初,相机成像用的感光材料是化学材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胶片(这个也有个发展过程)

总体上的原理就是光线进入相机,然后使得胶片感光,留下图片

相信大家对这种图片很熟悉。

但是从这种图片到我们看到的照片,还需要一部转换过程,就是所谓的“洗相”

经过这个过程,就得到了我们需要的照片。整个过程,最核心的就是胶片。

数码时代

胶片感光是需要底片,后来科技发展,我们找到了电子的感光元件来替代了过去的胶片。这个原件就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本质的原理依然是成像

拍照的时候,图片直接射到感光元件,然后以电子信息记录,所以你可以知道在电脑上看。

不过这种办法的坏处就在于无法真实的记录全部的情景,所以还是胶片大法好。

好了,结束了,这就是相机的发展史以及相机核心的发展。当然,更细的历史包括

  1. 感光材料的发展,比如,第一张照片是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作为感光材料,后来的胶片是卤化银成像;
  2. 相机体积的改变,最初的是非常大的相机,后来成了小巧玲珑的相机了;
  3. 相机零部件的改进,包括光圈,快门,闪光灯等调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