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郭红卫团队首次发现植物自噬关键蛋白调控机制
南科大郭红卫团队首次发现植物自噬关键蛋白调控机制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红卫团队在Advanced Biotechnology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阐述了乙酰化修饰在自噬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研究不仅总结了乙酰化修饰在酵母和哺乳动物自噬中的已知功能,还特别强调了其在植物自噬调控中的最新进展,为深入理解自噬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自噬:细胞的自我清洁机制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过程,通过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将底物包裹并运送到溶酶体或液泡进行降解和回收,对细胞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多种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发挥着精密调控作用,其中乙酰化修饰尤为关键。
乙酰化修饰:自噬调控的关键角色
乙酰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其中赖氨酸乙酰化是最受关注的形式。赖氨酸乙酰化由乙酰化转移酶(lysine acetyltransferases, KATs)和去乙酰转移酶(lysine deacetylases, KDACs)动态调控。研究发现,赖氨酸乙酰化在自噬的多个阶段发挥作用,包括自噬起始、成核、膜的扩张和延伸,以及融合。
郭红卫团队的突破性发现
郭红卫团队的最新研究首次鉴定到植物自噬中核心蛋白ATG18a受到乙酰转移酶HOOKLESS1(HLS1)的调控。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乙酰化在自噬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植物自噬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研究还讨论了另一种不可逆的乙酰化修饰形式——N-端乙酰化(Nα-terminal acetylation)在自噬调控中的作用和潜在功能。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自噬调控机制的理解,还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
郭红卫团队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乙酰化修饰在自噬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植物自噬中的新机制。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自噬的复杂调控网络,还为开发针对自噬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线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更多调控自噬的关键因子和机制,为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