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西牛麻竹笋:百亿产值背后的乡村振兴秘籍
英德西牛麻竹笋:百亿产值背后的乡村振兴秘籍
英德市西牛镇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凭借麻竹笋这一“剥皮黄金”,实现了百亿产值的目标。麻竹笋不仅在日本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还在国内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如广西螺蛳粉、四川家庭饭桌等。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通过科学种植和培训,提高了笋农的收入。此外,年轻一代的回归也为麻竹笋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麻竹笋的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英德市是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截至目前,全市种植总面积达85.91万亩,笋企和合作社总数达199家,麻竹笋初级收购点429个,预计2024年鲜笋产量可达150万吨,综合产值可突破百亿。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英德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产业发展策略
英德市通过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支持麻竹笋产业的发展。例如,2024年安排专项债券资金5000万元用于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产业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重点支持新建租赁用途生产车间框架、园区配套水质净化工程、新建附属园区道路、停车位等。同时,英德市还通过“补改投”模式,将财政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等经济性领域项目,解决了目前产业现状中加工厂房基础建设与市场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在科技创新方面,英德市的麻竹笋产业也走在了前列。例如,80后李育平是源丰食品厂的接班人,对于这个经营超过20年的工厂,他想尽了所有的办法进行工艺上的创新和渠道上的突破。在工厂内,几架现代化的竹笋加工设备在不停运转着,涵盖了从切片到杀菌到包装的多个环节,以求加快生产效率及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下半年,工厂还将组建团队,在竹笋“零食”赛道找突破,市场调研、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系列筹备工作将提上日程。李育平介绍,在市场价格稳定的时候,作为竹笋中游企业,他们能有12%到15%的利润;如研发成终端零食食品,一般能达到20%到30%的利润。目前,公司年营收在几千万元,如要突破“一个小目标”,需要在原有加工渠道上,增加用地规模以保证囤笋数量;需要在笋零食产品研发及市场渠道上下狠劲,只求在广阔而拥挤的零食赛道能浮现产品的身影。
在市场开拓方面,英德市的麻竹笋产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江明顺是西牛麻竹笋台资企业,企业成立至今已30年,在30年大浪淘沙中,企业曾与日本明治集团进行合作,最高营收一个亿,目前依然看好外贸市场。江明顺说,目前,外贸市场主要受汇率、区位竞争力以及产品竞争力三个要素影响。首先,汇率的波动是直接影响日企业对中国产品采购能力的一大因素。其次,在区位竞争力上,我们对标的是东北地区的蔬菜出口市场,东北以黑龙江和辽宁为蔬菜核心出口城市,以其丰富的品种及较低的运输成本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认可度。因此,清远蔬菜出口不能仅有“麻竹笋”,还能有什么“组合套餐”合力出拳,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研究。再是,回归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日本饮食以极高的品质要求在国际盛名,因此,我们一产的原材料是否极其鲜美,二产加工是否极其精细化,是我们能否站稳日本出口市场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日本50%的笋产品由中国企业供应,面对这诱人的海外市场,西牛镇涉10家外贸企业发展情绪高涨,选择继续加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渠道能力,以期待未来出海赢得先机。
产业带动效应
麻竹笋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和乡村振兴。据统计,英德市麻竹笋产业直接带动就业2万多人,占西牛镇常住人口的2/3。此外,麻竹笋产业的发展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乡创业,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
英德市麻竹笋产业的发展目标远不止百亿产值。未来,英德市将继续深化国企参与麻竹笋产业发展机制,推动产业稳健发展。同时,英德市还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此外,英德市还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产业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就业、吸引人才回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麻竹笋产业的不断发展,英德市西牛镇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