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睡眠研究会教你改善睡眠质量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21: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睡眠研究会教你改善睡眠质量

“最近睡眠质量怎么样?”这句话已经成为现代人常见的问候语。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最新报告,超过半数的中国人存在失眠症状,平均睡眠时间不足七小时。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凸显出改善睡眠质量的紧迫性。

01

睡眠质量与身心健康

睡眠质量不仅关系到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艾瑞网的调查显示,睡眠困扰已成为国民问题,不仅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问题,还可能引发代谢、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因此,改善睡眠质量,不仅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更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02

科学证实的最佳睡眠时间和时长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佳的睡眠时间”?2021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答案。研究显示,7小时是最佳睡眠时长,持续的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都会导致死亡率升高。具体来说,男性每晚睡眠超过7小时,如达到8、9、10小时,全因死亡率将分别升高9%、18%和43%;而睡眠不足5小时,全因死亡率也会升高16%。女性则表现为多睡或少睡1小时均会使全因死亡率升高。更令人震惊的是,睡得太久对健康的损害竟然会更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全因死亡率在睡眠时长达到10h及以上时,最大程度地升高,分别增加43%与55%。

最佳入睡时间同样有科学依据。英国牛津大学等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晚上10:00-10:59才是入睡的最佳时间点。研究发现,入睡时间在午夜或更晚的人发病率最高,而在晚上10:00-10:59之间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具体来看,与10:00至10:59入睡相比,晚上11:00-11:59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12%,在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高25%,而晚上10:00之前入睡的人高24%。最佳入睡时间有了,那么最佳起床时间是几点?《健康中国行动》建议中国的成年人每天睡觉的时间平均保持在7-8小时就好。如果你能做到晚上10-11点之间入睡睡觉,那么经过7-8个小时的睡眠,起床的时间就在早上6-7点!

03

六个实用改善方法

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好的睡眠质量?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晨介绍了6个提高睡眠质量、助眠的好方法。

  1. 学会制造褪黑素波动:要打造适合睡眠的卧室,环境安静黑暗,20℃左右的室温,一定要用遮光窗帘。过多的光线照射会导致我们褪黑素的分泌减少,这样就可能会导致您睡眠质量下降。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制造褪黑素的波动,让身体知道白天啦,有光我们不能睡觉啦,到了晚上,一拉窗帘,天黑了我们又能好好睡觉啦。

  2. 晚饭别吃得太晚:很多人喜欢吃夜宵,这不好。太晚吃饭,之后我们血糖会升高,这样人会更容易兴奋,让我们不容易入睡。实在睡前饿得不行,我们也不要吃高糖的高碳水的食物,可以喝一杯热牛奶。

  3. 每天坚持适当运动:运动是个好习惯,特别是适当的运动,对我们心脑血管,控制“三高”都非常好。但是大家记住,不要在睡前去运动,尽量在睡觉以前三个小时去运动。要么全身都处于一个比较兴奋的状态,很难入睡。

  4. 睡前做放松的事情:放松的事情,可不是打游戏,刷手机。我们可以泡个热水澡,读读书等等。我有个朋友改善睡眠就是这么做的,9点把手机放到客厅,调成静音,雷打不动,也不看手机,也不处理事情,经过一段时间调理,不但睡眠有改善,连焦虑抑郁状态也改善非常明显!

  5. 保持每天的生物钟:固定的作息时间非常重要。我们每天要固定时间睡,比如说每晚10点,我们的身体就会慢慢适应这个时间点。记住这个节律要一直保持,逢周末也是如此,不要周末睡懒觉,平时又起得很早去上班,生物钟紊乱了,失眠就很难治了。就算是偶尔有加班的情况,我们也一定是这样,不管多晚睡,还是固定时间起床,这样我们的生物钟就是稳定的。

  6. 睡不着试试冥想:如果躺着实在睡不着,我们可以试试冥想,这是心理科医生常用的方法。抛掉那些杂乱无章的想法,想象自己在沙滩上沐浴阳光,在高峰欣赏美景,甚至是一只一只的数羊,都是可以尝试的。

04

睡前感恩冥想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尝试睡前感恩冥想。晚上临睡前躺下的时候,花个几分钟感谢今天发生过的事,接触过的人,无论多么微小,都可以拎出来感恩一遍。在感恩的时候,会感觉到身体微微发热,手脚温暖,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像泡在一汪温热的泉水里,特别放松和舒展。神奇的是,睡觉的时候,也会持续感受到这种“泡温泉”的感觉,一晚上都觉得温温热热的,很舒服。第二天醒来,能够感觉到一种舒适的拉伸感在身体里流淌。身心灵三位一体,身体睡饱了,心灵都会感觉好幸福~

05

睡眠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干扰,睡眠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中,碎片化睡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正逐渐影响人们的健康。所谓睡眠碎片化,是指在睡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中断和觉醒,这种情况可以简单理解为夜间频繁醒来。长期的睡眠碎片化不仅会让人白天感到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更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睡眠碎片化会导致机体缺乏连续、稳定的睡眠,从而引起多种健康问题。短时间的睡眠碎片化可能会引起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而长期的、慢性的睡眠中断则可能会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障碍。

睡眠碎片化的成因主要包括生活习惯(晚上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不规律的睡眠时间等)、环境因素(噪声、光线、温度不适或不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等)、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生理因素(睡眠呼吸暂停、慢性疼痛、荷尔蒙变化等)以及药物副作用(某些抗抑郁药、利尿剂等)。

06

权威机构的建议

中国睡眠研究会建议,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 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 放松技巧:睡前进行深呼吸、冥想或热水浴等放松活动。
  • 良好的睡前习惯: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 管理焦虑和压力:通过运动、冥想或与他人交流来减轻压力。
  • 控制午睡时间:避免长时间午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 避免使用酒精和尼古丁: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尝试了各种方法仍然无法改善睡眠,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改善睡眠质量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获得更好的睡眠,从而提升身心健康。记住,良好的睡眠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滋养,让我们从今晚开始,为自己打造一个健康、规律的睡眠习惯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