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全球糖尿病患者超8亿,专家解析科学饮食管理方案
世界肥胖日:全球糖尿病患者超8亿,专家解析科学饮食管理方案
2024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我们讨论肥胖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重要的健康日子里,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主办了“世界肥胖日”中国高峰论坛,汇聚30余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共同探讨肥胖问题的挑战及防控策略。这一活动不仅彰显了我国在肥胖防控领域的积极行动,也再次提醒我们关注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糖尿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成年患者人数已超过8亿,是1990年的四倍多。1990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从7%升至14%,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增幅最大。这一趋势导致严重的全球不平等现象,2022年近4.5亿3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治疗,其中9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科学的饮食管理成为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其中,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是管理血糖的重要一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新刚指出,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同时,糖尿病还可能表现为一些非典型症状,如无故乏力、伤口愈合缓慢,甚至是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因此,及早发现、及早干预至关重要。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40%—60%。这一比例的设定,既保证了身体对能量的基本需求,又避免了因摄入过多而引起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在选择碳水化合物时,应优先考虑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如糙米、燕麦、豆类等,它们能够更缓慢地释放糖分,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同时,应减少精制糖和精制谷物的摄入,如白米饭、白面包等高GI食物,因为它们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除了关注食物种类,餐次安排和用餐方式也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将一天的饮食分成5-6餐,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导致血糖骤升。同时,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再吃主食等用餐技巧,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看似简单的食物选择,也能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带来积极影响。以花生米为例,水煮花生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相对健康的选择。花生本身具有较低的血糖生成指数(GI),这意味着它们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较小。同时,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健康食品,也应适量食用,避免过量导致热量过高。
除了饮食管理,适量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约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对于老年人而言,可以选择慢走;而年轻人则可选择快走或慢跑。运动时间最好选在饭后1小时以后,这样既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又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面对糖尿病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科学的饮食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至关重要。通过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GI食物、规律运动等措施,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管理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饮食健康,为自己的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