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父子》观后:别让你家“包国维”再坑爹了!
《包氏父子》观后:别让你家“包国维”再坑爹了!
“包国维,你给我站住!”
老包的怒吼在空荡的街道上回响,但他的儿子包国维头也不回地跑远了。这个场景,是电影《包氏父子》中最令人揪心的一幕。影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贫穷父亲老包对儿子小包(包国维)的溺爱与期望,以及小包的堕落与反抗。
老包是秦府的门房,妻子早逝,他独自抚养儿子小包。为了能让小包接受良好教育,老包省吃俭用甚至四处借钱,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然而,小包进入省立志诚中学后,却与一群纨绔子弟混在一起,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面对留级通知,老包再次东奔西走筹措学费,但小包并未因此觉醒,反而变本加厉追求虚荣,模仿富家子弟的生活方式。一次斗殴事件后,小包被学校开除,并需赔偿医药费,这让老包的梦想彻底破灭。
这部电影让我深受触动。老包的爱子之心令人动容,但他盲目溺爱和不切实际的期望最终害了孩子。小包的行为虽然有其无奈之处,但也暴露出他在价值观和自我认知上的严重偏差。影片结尾,老包的希望化为泡影,这一幕既让人唏嘘又引人深思:在社会阶层固化和个人选择之间,如何找到平衡?
《包氏父子》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更是对当下社会的警示。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关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社会应给予每个人公平发展的机会,避免阶层固化带来的悲剧。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让我联想到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在当今社会,溺爱孩子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有的父母过度满足孩子的需求,过度保护,缺乏规则与界限,过度赞美或包庇孩子的错误。这种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与合作精神。过度保护让孩子缺乏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机会,导致其抗挫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长期依赖父母解决问题,孩子可能形成过度依赖的性格,难以独立面对生活挑战。在没有明确规则与界限的环境中,孩子可能缺乏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与尊重,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教育的畸形与缺失现象,以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几年前家庭教育让我知道不要随地吐痰。二十几年过去,现如今,2024年,竟然还有家长教7/8岁的孩子让把痰直接吐到地上。还是在三年口罩之后。让人唏嘘,在这一味追求应试教育的今天,即便是在北京,依然缺乏素质教育。这是这个家庭的悲哀。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家庭教育应注重孩子全面发展,而非单纯追求成绩。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避免培养出“坑爹”的“包国维”。家长们,别让你家的“包国维”再坑爹了,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让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