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构建AI治理体系,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
薛澜:构建AI治理体系,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
近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在ICCPS 2024会议上发表精彩演讲,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公共政策研究。他强调,推动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平衡科技创新与治理优化,并提出了消除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多方面风险的重要性。
AI时代公共政策面临的挑战
薛澜教授指出,AI的发展与治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AI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聊天机器人到推理者,再到未来的智能体、创新者和组织者,每个阶段都预示着AI能力的飞跃。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预测,到2028年,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并达到领先地位的可能性约为50%。然而,这种快速的技术进步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理挑战。
AI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多重风险。首先是安全风险,包括虚假信息传播和关键基础设施威胁等。其次是伦理风险,AI系统的自主性可能引发一系列道德困境。此外,AI还可能对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据预测,到2100年之后,所有人类工作都有可能被AI超越。
AI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
尽管存在诸多风险,AI也为公共政策制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AI能够帮助政府更精准地识别社会问题,预测政策效果,优化资源配置。例如,在医疗领域,AI可以协助制定更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在教育领域,AI能够个性化学习方案,提高教育质量。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面对AI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薛澜教授强调,需要构建多边国际治理网络,让各国能够分工协作。他建议增加安全和治理研究投入,同时加强政府规制、行业自律和国际治理的结合。特别是在中美技术竞争的背景下,需要为双方技术专家提供安全的合作空间。
呼吁建立科学合理的AI治理体系
薛澜教授呼吁,面对AI时代的挑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应兼顾技术创新和风险控制,既要鼓励AI的健康发展,又要防范潜在的威胁。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透明度,确保AI的发展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
总之,薛澜教授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不仅揭示了AI时代公共政策面临的复杂挑战,也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全球AI治理的道路上,国际合作和科学治理将是实现技术红利与风险平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