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校园食品安全再敲警钟:师生健康不容忽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18:3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校园食品安全再敲警钟:师生健康不容忽视

近日,辽宁本溪一学校食堂被指给学生吃垃圾桶剩菜的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国务院食安办联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约谈本溪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严肃查处并整改。这一事件暴露出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陪餐制度流于形式、食堂管理存在明显漏洞等问题,性质极为恶劣,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学校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信任。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然而,一些地方仍然突发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如“臭肉”事件、“鼠头鸭脖”事件等,令人触目惊心。

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校园食品安全仍存在诸多问题。在食堂食品安全方面,大部分学生对食堂食材来源不了解,担心存在安全隐患;食堂整体卫生状况良好,但部分时段存在清洁不及时的问题;学生对菜品口味评价不一,但普遍反映营养搭配不够均衡,缺乏多样化选择。在周边餐饮店食品安全方面,卫生条件参差不齐,部分小店存在环境脏乱、餐具消毒不彻底等问题;学生普遍反映周边餐饮店价格适中,但性价比不高,部分商家存在以次充好现象;学生认为相关部门对周边餐饮店的监管力度不足,希望加强检查和执法。在外卖服务食品安全方面,外卖配送过程中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风险,如包装破损、配送超时等;部分外卖商家无实体店或资质不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学生反映在外卖平台维权难,遇到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透明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食堂和餐饮店在食材来源、加工过程等方面的信息公开不够,导致学生难以判断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餐饮店的监管存在盲区,外卖平台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监管也需加强。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饮食观念,对食品营养和健康搭配不够重视。

面对这些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例如,北京市在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企业全部实现了“明厨亮灶”,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手机APP等,引导家长代表参与监督;上海市加快“互联网+明厨亮灶+阳光午餐”建设,利用智能技术,提高监管效率,提升透明公开水平;浙江省学校食堂基本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对学校食堂厨房违规操作“可识别、可抓拍、可感测、可示警、可反馈、可核验”。广东省将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纳入2020年全省民生实事,目前覆盖率已超过90%。

此外,一些学校还创新食堂管理模式。例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参与点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食堂饭菜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有的学校成立“妈妈厨房”,让家长参与食堂管理,不仅提高了饭菜质量,还加强了家校合作;有的学校推行“学生小厨师”计划,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食堂的烹饪过程,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对食堂工作的认同感。

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国务院食安办联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校长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病媒生物防制,规范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大宗食材采购和进货查验制度落实。实行承包经营的,应严格按照招标程序统一组织招标,建立食堂承包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校外供餐的,应选择具备集体用餐配送资质的校外供餐单位,严格实行评价和退出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全面加强对本地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各地食安办、教育行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要依职责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强化部门协作,定期组织开展风险交流会商,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校园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强全流程立体化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以及运用智慧监管手段,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校园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