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六大应急安全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52: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掌握六大应急安全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应急技能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六大应急安全常识,包括交通安全、地震安全、燃气安全、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电动自行车安全和家用电器安全,帮助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一、交通安全常识
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 驾车出行要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严禁超速行驶、酒后驾车。定期保养车辆,检查车况。
-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应按顺序上下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
- 骑自行车时应随时注意周围情况,转弯伸手示意,避免突然猛拐。结伴骑车时不要并行或追逐。
- 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过路口时认真观察来往车辆。
开车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措施
- 刹车失灵时,应根据路况和车速控制好方向,在换低速挡的同时,结合使用手刹应对。与此同时,可以利用车的保险杠等与路边障碍物摩擦、碰撞,强行停车脱险。
- 如果车辆在公路上抛锚,驾驶员应立即在车后放置三角危险警告牌。同时,驾驶员和乘客应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不可留在车内。
- 遇到车辆落水要保持冷静。汽车入水时,由于车头较沉,应尽量从车后座逃生。如果入水后车窗与车门都无法打开,可以先将面部尽量贴近车顶,以保证正常呼吸,待到水从车的缝隙中慢慢涌入,车内外的水压持平后,打开车门逃生。
发生车祸时的处理方法
- 遇到交通事故,应首先拨打122事故报警电话,如果有人员伤亡,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有人受伤,不要急于搬动伤者,可先检查伤者是否失去知觉,有无心跳和呼吸,有无大出血,有无明显的骨折。如果伤者已发生昏迷,可先松开其颈、胸、腰部的贴身衣物,把头转向一侧,并清除口鼻中的污物,以免引起窒息。如果心跳和呼吸都停止了,应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有严重外伤出血,可将头部放低,伤处抬高,并用干净的手帕、毛巾按压伤口止血。
二、地震常识
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技巧
- 若身处室内,可选择面积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地暂时躲避,或是在自身稳固性较好的物体,如铁柜、立柜、暖气旁躲避,但不要钻进去。躲避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如棉被、枕头等。
- 若身处汽车内,驾驶人应将车驶离立交桥等危险地带,并刹车逐渐减速。乘客要抓住扶手、柱子、椅子等,保护好头部。
- 若身处室外,应远离烟囱、水塔、高大树木及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躲开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等危险物;远离危房、围墙等容易倒塌的建筑物;远离狭窄的街道,选择开阔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
震后自救与施救
- 震后如果被埋压,一定要坚信会有人前来救援。如果2人或多人一起被埋压,一定要相互鼓励。在能行动的前提下,应逐步清除障碍物,尽量挣脱出来。要尽量保证一定的活动空间,如有可能,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不要盲目呼叫,尽量节省体力,用敲击的方法发出求救信号,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
- 在寻找被埋压者的过程中,一定要找熟悉情况的人指点,按照当地居住习惯寻找;可进行喊话或敲击器物,俯身趴在废墟上仔细听是否有回应。
- 救人的过程中可以用锹、镐、撬杠等工具,结合手扒的方式挖掘被埋压者。挖掘中,要先找到被埋压者的头部,清理口鼻异物,并依次按胸、腹、腰、腿的顺序,将被埋压者挖出来,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 如被埋压者伤势严重,施救者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使被埋压者全身暴露出来,查明伤情,采取包扎固定或其他急救措施。对暂时无力救出的被埋压者,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食物和饮用水,等时机成熟再进行营救。
三、燃气安全常识
使用燃气时的注意事项
- 通天然气的房间,用户不得再使用其他燃料,如瓶装液化气、煤等。
- 天然气橡胶管长度不应超过2米,橡胶管不得穿过墙壁,应定期进行检查、更换,发现橡胶管老化、龟裂、曲折或被损坏应及时更换。
- 燃气器具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刻关闭,每次使用前应确认安全无漏气,方可通气点火。
- 烹调时,厨房内应随时有人照看,避免汤水溢出熄灭炉火,导致燃气泄漏。
- 如遇供气突然中断,应将燃气器具开关、室内燃气总阀同时关闭,直至正常供气后方可继续使用。
用气“六”不准
- 不准擅自拆、改燃气设施和用具。如要拆、改(如装修),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燃气安装、维修企业负责施工。确实需要移动燃气计量装置及计量装置前的设施,必须经燃气供气单位同意。
- 不准将燃气管道、阀门、流量表、燃气器具等燃气设施密封安装,如装在墙壁内、吊顶内、柜内、灶台内等。
- 不准在安装燃气表、阀门等设施的房间内堆放杂物或住人。
- 不准在燃气管道室内牵挂电线、绳索,或悬挂杂物。
- 不准私自开启或关闭燃气管道公共阀门。
- 不准非法使用燃气设施和偷盗、转供燃气。
日常检漏
常用方法是用毛刷蘸肥皂水涂抹在燃气开关各接口处,如有气泡出现,即说明该处漏气。切不可用明火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燃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
为了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建议安装家用燃气报警器,另备一个灭火器,以防发生火灾。
若发现室内燃气设施或燃气器具等发生泄漏,请按以下步骤操作:迅速关闭气源总阀门;切断户外总电源;熄灭一切火种;迅速打开门窗;严禁开、关任何电器或使用手机,应到室外拨打燃气公司抢修、抢险电话。
四、高层建筑火灾逃生常识
逃生常识
- 利用楼梯走廊逃生。在火灾形成初期,楼梯、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闭时,可用淋湿的被子、毛毯裹住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冲出受困区。
- 利用窗户逃生。在火场受困时,可利用窗户逃生,将绳索或床单一端系于室内固定构件上,沿绳索或床单滑下(楼层太高不建议用此方法)。
- 利用管道逃生。房间外墙壁上有供水管道时,可以利用管道逃生(楼层太高不建议用此方法)。
- 千万不能乘坐普通电梯逃生。
求救常识
- 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窗户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黑夜时也可用手电筒往下照,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措施。
- 室外发生火灾时,不要随便开门,以防外部火焰及烟尘侵入。应将毛毯等丝织物夹在门缝中,并不断往上浇冷水。
- 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由于烟和热气上升,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些。逃离时,被困人员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匍匐前进。
- 切记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柜内或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这些地方都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而且不易被消防员发现,难以获得及时营救。
五、电动自行车安全常识
- 不要过度充电。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充电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过度充电会缩短电池寿命,多次长时间充电,会导致电池失水,严重的会导致电池过热鼓胀,引发爆炸。
- 不要私拉电线充电。不要私拉乱接临时电线进行充电,或从室内拉“飞线”到室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否则电源线易受损引发火灾。
- 确保充电器和电池型号匹配。在使用过程中,不要私自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或购买不同型号的充电器。参数型号的不匹配将导致充电过程中电压过高,电池失水加剧,快速升温引发爆炸。
- 确保充电场所安全。不要在公共楼梯间、楼道、安全出口等人员疏散区域充电,以免起火后阻塞安全通道,造成人员伤亡。
- 定期维修保养。不要使用“超期服役”电池,不要私装防盗器,增加用电负荷。电动自行车发生故障后,要交给专业人员修理。
六、家用电器安全常识
- 在购买家用电器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比较一下产品的额定电压是否和家庭所在地的供电电压相符。
- 家用电器不要安置在潮湿、有热源,或易燃物、灰尘多的地方。
- 家用电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得用湿手接触开关或其金属外壳,更不能触及电器元件。
- 在使用电吹风、电熨斗等电器时,不要将电线绕在手上或小臂上。
- 使用电热器具,须有过热保护装置。如有异常气味和噪声,应立即切断电源。
- 要经常检查功率较大的电热器具的电源引线、插头、插座,发现老化或损坏要及时更换。
- 电源引线或供电线路如有裸露处,要用电工胶布包好。
- 要求用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引入电源线的家用电器,不要用对称的双脚插头和两孔插座来代替。
- 电器通电试运行前,开关应置于停机位置。开机、调试、停机等过程应严格按说明书中指出的操作顺序进行。通电后发生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热门推荐
新型材料岩板:性能特点与应用优势
人造大理石和天然大理石的区别
糖尿病逆转例子:从案例到预防复发的实用指南
阴阳师雾山五行保底抽卡攻略
每天吃1根玉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记住啃玉米时别浪费它!
股市火热,当心"杀猪盘"!这些网络诈骗手法千万别中招
刀剑神域轻小说,一个虚拟世界的奇妙冒险
国债利率和银行定期哪个高?哪个更划算
昆明一日游全景攻略:游览云南必游景点,品尝地道美食,体验当地文化
潮州工夫茶——传承中国最潮茶文化
发送offer前的系统审批都是干嘛?一般要多久?
麦芽糖醇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计算机毕业设计项目详细指南
山东16市财政收入:谁在领跑、谁掉队了?
男士怎么选太阳镜
邓老养生食谱:五指毛桃汤方与药膳
五指毛桃排骨汤适合冬天喝吗?医生的专业解答来了
20 条酒局秘籍,每一条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高校科技影响因子,衡量学术实力与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可降解纤维材料技术与环保型新型面料的研发
法律如何维护性别平等的原则
揭秘精神病:从成因到治疗的全面解析
隗福临:从东北农家子弟到共和国上将的传奇人生
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性、测试方法及相关试验标准解析
自由基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让你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
使用代理IP有风险吗?
提升生产效率的装配线优化策略解析
“玉兔”与国外“同行”们有何不同?未来月球车可能是这样的
糖吃多了真的会得糖尿病吗?——合理膳食 科学用糖
德国展台设计搭建中在色彩心理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