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人法律责任知多少?最新判例告诉你答案
共饮人法律责任知多少?最新判例告诉你答案
2023年12月,陕西富县男子辛某参加同学婚宴,饮用白酒后被送回家中,第二天被家人发现时已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一起诉讼纠纷,也引发了公众对社交活动中饮酒行为的关注和讨论。
共饮人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饮酒相关案件中,法院主要审查饮酒过程中的提醒、劝阻、照顾义务以及酒后处置阶段的救助义务。
具体来说,共饮人应履行以下义务:
- 饮酒过程中提醒、劝阻、照顾义务
- 发现同饮人员身体不适时立即采取救助措施
- 饮酒结束后通知亲友、护送回家或送至医院
- 妥善保管醉酒者财物
案例分析:共饮人责任如何判定?
案例一: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被判担责
在陕西富县的案例中,辛某与缑某互相碰杯喝酒,每人喝了大约五杯白酒。婚宴快结束时,辛某从凳子上倒地,后被表哥送回家。第二天,辛某被父亲发现时已经死亡。
法院认为,辛某饮酒,主观上存在重大过错;任某作为婚宴主家,未尽到合理的注意及照顾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共同饮酒人缑某因未劝阻辛某过度饮酒,被判承担10%的责任。
案例二:未及时送医错过抢救时机
2023年7月,乌鲁木齐市某公司负责人李某组织员工聚餐。何某某饮酒约500毫升后站立不稳,众人将其搀扶休息。聚餐结束后,李某安排同事送何某某回家,并电话告知其妻子醉酒状况。妻子建议送医,众人照办,但何某某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死因为异物导致窒息,心跳呼吸骤停。
法院认为,虽然公司负责人李某安排未饮酒的其他同事将何某某送至家中,一定程度上有尽到扶助、照顾义务,但是对于何某某因严重醉酒无法自主活动,因呕吐物引起的呼吸困难观察不足,没有及时将何某某送医,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被告李某等人虽不构成民事过错行为,但存在一定的过失行为,应当承担一定责任。
社交场合如何履行共饮人义务?
- 不要恶意劝酒,尊重他人酒量
- 注意观察同饮人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救助措施
- 饮酒结束后,确保醉酒者安全到家,必要时送医
- 妥善保管醉酒者的财物,避免遗失
- 对于严重醉酒者,不要轻易离开,应确保其安全
适量饮酒,安全第一
社交场合中,饮酒本是增进感情的方式之一,但过度饮酒不仅危害自身健康,也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法律责任。作为共饮人,既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要倡导适量饮酒、文明饮酒的良好风尚。
同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酒量有清醒认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每个人都提高安全意识,才能真正享受聚会的欢乐,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