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司马光砸缸竟是假的?专家揭秘背后真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司马光砸缸竟是假的?专家揭秘背后真相

引用
公众号
11
来源
1.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422A0A0F700
2.
https://m.sohu.com/a/835223962_120012587/?pvid=000115_3w_a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B8%E9%A9%AC%E5%85%89/220370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76FOSV05342JHH.html
5.
https://m.sohu.com/a/832134369_120012597
6.
https://www.sohu.com/a/764207804_120662780
7.
https://www.sohu.com/a/800636938_340068
8.
https://www.sohu.com/a/832134369_120012597
9.
http://m.3233.cn/n/7vys-174773.html
10.
http://www.lubanyouke.com/23419.html
11.
https://www.ynjjjc.gov.cn/html/2024/lianshijingjian_0827/131612.html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讲述了北宋政治家司马光童年时的机智救人事件。然而,近年来这一故事的真实性却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专家指出,宋代根本造不出能装下孩子的大型水缸,因此质疑故事的真实性。这一观点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有人认为专家是在胡说八道,也有人对此表示支持。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究竟有多少真实性,至今仍是个谜。

01

专家质疑:宋代造不出大缸?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认为,从文物证史的角度看,宋朝尚没有能力烧出一个可以淹没一人的大缸(直径一米左右)。他分析道,司马光砸缸时应是七岁,“群儿”应在3-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小孩的标准身高在99.1-129.5厘米之间。因此,司马光砸的“缸”的高至少90厘米。

从宋代及之前的文物来看,成都杜甫草堂里的唐代遗址中有一口缸,高约40厘米,口径不足50厘米。现存历史最久,器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缸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鹳鸟钓鱼大缸,距今约6000年,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这些都远小于故事中描述的尺寸。

大缸的烧制在古代确实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缸是底小口大、敞口的容器,这就要考虑到应力问题。缸是敞口,烧制时,尤其是用陶土烧制时,易裂开或变形。口径大,胎薄易坍塌。因此,大缸的体量有限。

然而,这种观点并非没有反对意见。有研究指出,宋代的陶瓷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当时有定窑、汝窑、官窑等名窑,生产的瓷器不仅质量高,而且种类繁多。考古发现也证实了宋代确有大型陶器的存在。例如山东胶州板桥镇北宋遗址出土过口径达一米的陶缸残器,杭州白马巷南宋制药作坊出土过口径1米、深0.8米的大型水缸,宋代的窑址也出土了普遍在50厘米口径×50厘米深度以上的釉缸。这些实物证据都表明,宋代的陶工掌握了制作大缸的技术,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使用大缸的记录。

02

文化价值:智慧与勇气的象征

无论故事的真实性如何,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这一故事成为教育儿童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案例,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即遇事冷静思考、勇于担当。正如《宋史·司马光传》所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群儿戏于庭”。司马光从小就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与智慧,这种品质正是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体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历史事件,不如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崇智慧、提倡勇敢的价值观,成为后世教育儿童的重要素材。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尽管瓮和缸很像,但我们学习和读书还是要本着严谨的求索精神,这样书才能读出味道来。”

03

结语:真相与价值的辩证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或许永远无法完全证实其真实性。但正如许多历史典故一样,它所传递的精神价值远比事件本身更为重要。这个故事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勇于创新思维,寻找有效解决方案。这种智慧与勇气,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无论故事真假,这种精神价值永不过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