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样带娃,老人轻松、父母舒心、婆媳和谐、家和万事兴
学会这样带娃,老人轻松、父母舒心、婆媳和谐、家和万事兴
在我4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有一个家长让我印象深刻。每次她带孩子来问诊时,都是独自一人,手里还提着孩子的各种用品,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心疼。我曾好奇地问她:“家里没有什么人可以帮忙吗?比如孩子的爸爸、外婆、奶奶等?”
她解释道,丈夫因工作无法请假,而长辈们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她不愿意去打扰他们。此外,不同世代共同生活,总会有些小摩擦,即便是母女之间,偶尔也会出现分歧。如果双方老人和年轻父母能够达成共识,这样的家庭模式确实不错。
然而,如果年轻的父母觉得单独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务太过繁忙,期望得到长辈的帮助,同时又想要避免家庭纷争,实际上还存在另一种育儿的选择。目前,一种“现代育儿法”正逐渐兴起,这种方法不仅让长辈不觉得疲惫,还能让子女心怀感激,促进婆媳关系和谐,确保家庭的和谐稳定。这种育儿方式的核心在于双方事先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例如以下几点:
首先,长辈不会完全接管孩子。
部分祖父母在孙子孙女诞生后,名义上是来“协助”照料,实际上却变成了全天候的保姆。孩子的双亲下班后只是匆匆看一眼孩子,便各自忙于自己的活动,例如玩手机、社交应酬或购物,而孩子仍旧由祖辈照看。
久而久之,祖父母难免会有所抱怨。毕竟,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的身体状况本就欠佳,再加上洗衣、烹饪和家务活,照顾孩子既劳心又劳力,他们感到极度疲惫。
更糟糕的是,如果孩子照顾得不尽如人意,还会遭到子女的责备,认为他们的育儿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这种养育模式下,长辈们心怀不满,子女们也心存不满,导致家庭纷争不断。
鉴于此,祖父母可以向子女提出,他们愿意帮忙照看孩子,但孩子并非他们的责任,不能完全依赖他们。他们只会在子女工作时间照顾孩子,一旦子女下班,他们的责任就结束了,孩子应当由父母来照顾。
同时可以提醒子女:“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将来孩子会与你们更加亲密,这对你们只有益处。”子女也认同这一点,双方达成了共识。这样,双方照顾孩子都相对轻松,心情愉悦,因此很少有怨言,家庭关系也更加和谐。
其次,教育孩子的责任在于父母。
在长辈协助照顾孩子之前,可以向孩子的双亲明确表示:“我仅负责协助照顾孩子,教育方面则由你们负责。如果你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不满,切勿说出‘都是奶奶把孩子教坏了’之类的话,我并不喜欢听。”
这种做法实际上非常聪明。许多老年人在帮助照顾孩子时,往往会过度参与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自认为经验丰富,认为年轻人应该遵循他们的建议。
尽管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向年轻父母传授更多的经验,但过度干涉会导致老人与年轻父母之间界限模糊,容易产生争夺话语权的问题。
例如,儿媳认为孩子过于顽皮,稍加责备。而老人则认为这并非大事,无需责备孩子,便开始袒护。孩子见有人袒护,便认为调皮无妨,反正有爷爷奶奶撑腰。结果,儿媳抱怨老人宠溺孩子,孩子不听她的话。老人则责怪儿媳脾气暴躁,对小事过于敏感。这样,三代人都感到不快,为了小事,家中可能变得纷争不断。
因此,老人不必介入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也能让父母意识到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减少对老人的依赖。这种养育方式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再次,不辅导孩子的学业。
我有个邻居奶奶在辅导外孙女做作业时,由于女婿不满而引发了争执。事情起因是朋友在教外孙女题目时,直接给出了答案。女婿在检查作业时,发现错误连连,便不悦地表示:“妈,别直接告诉她答案,让她自己思考。你总是直接给答案,她就不愿意动脑,成绩自然不好。”
奶奶也不服输:“她不会做,我不教她,她怎么做得出来?不懂的当然要弄懂。”女婿反驳:“你太宠她了,不让她自己解决问题,她的成绩永远提不上去!”两人争执不休,最终导致朋友生气地回了老家,不愿再见到女婿。
过了一段时间,邻居奶奶说,现在孩子的学习内容比以前难多了,她的知识已经过时了,辅导孩子对她来说是不可能的。儿子和儿媳得知后,承诺会亲自负责孩子的学习,只要奶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由于有了明确的分工,邻居奶奶和儿子儿媳相处融洽,她自己也感到轻松许多。她觉得,可以帮忙照顾孩子,但不能完全依赖她。只有孩子的父母多参与照顾,才会更有责任感,孩子也会更快乐。
不得不说,这样的“新式带娃”确实能避免很多矛盾,同时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各位家长是否认同这种育儿模式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