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丝路乐器唢呐:千年传承迎来创新绽放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8: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丝路乐器唢呐:千年传承迎来创新绽放

唢呐,这种源自波斯、阿拉伯地区的古老乐器,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历经近两千年沧桑,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古代军乐到民间仪式,再到现代音乐创作,唢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强烈的表现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01

丝路传来的天籁之音

据史料记载,唢呐大约在公元3世纪从波斯和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经西域龟兹一带进入中原。这种双簧木管乐器,最初被称为“苏尔奈”,在传入中国后逐渐汉化,成为“唢呐”。在古代,唢呐常用于军中,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就在《纪效新书》中提到“掌号笛”,即吹唢呐。到了清代,唢呐已广泛应用于民间仪式,成为婚丧嫁娶、节庆活动中的重要乐器。

02

融入华夏文明的血脉

在中国历史上,唢呐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元素,同时与本土音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流传至今的《得胜回营》等曲牌就体现了军乐特征,而《百鸟朝凤》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在陕西子长等地,唢呐还形成了地方特色,2021年子长唢呐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3

创新演绎,走向世界

进入现代社会,唢呐并未因时代变迁而没落,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以刘雯雯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唢呐演奏家,正在用创新精神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刘雯雯不仅在国内外舞台上频繁演出,还尝试将唢呐与交响乐、爵士乐等现代音乐形式融合,让这件“乡土乐器”展现出国际范儿。

2024年10月,在中法交流活动中,刘雯雯与法国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的《百鸟朝凤》惊艳全场。她运用循环呼吸技法,完成了一分钟不间断的华彩段落,让法国观众为之折服。这种技法要求演奏者具备强大的气息控制能力,能够在演奏过程中悄无声息地换气,保持音乐的连贯性。

刘雯雯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小时候,她曾因演奏唢呐而遭受嘲笑,甚至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但正是恩师刘英的鼓励,以及对唢呐艺术的热爱,让她坚持了下来。为了考取唢呐专业博士,她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甚至练出了腹肌。她的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不仅实现了个人梦想,更为唢呐艺术的传承开辟了新路。

04

传承与创新,生生不息

在刘雯雯看来,唢呐的生命力不只在田间地头,它应该走上更大的舞台。她不仅在演奏上追求卓越,还致力于唢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她的博士毕业论文专门研究家乡山东鲁西南的唢呐文化,系统整理了当地的唢呐曲牌和演奏技巧。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唢呐专业教师,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唢呐演奏人才,希望将这门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喜爱唢呐。上海音乐学院唢呐专业学生赵祥博表示:“我希望在我的演奏中,既能保留传统音乐的味道,又能融入更多现代音乐元素,让唢呐走上更高的国际舞台。”另一位学生钱蕊则认为:“唢呐的魅力在于它能做出其他稳定乐器难以达到的夸张表达。如果以年轻人更易接受的形式呈现,唢呐会被更多人看到。”

05

结语:从丝路到世界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舞台,唢呐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在新时代,唢呐正以创新的姿态,续写属于自己的音乐传奇。正如刘雯雯所说:“我给自己设定了三个关键词:传承、传播和传授。希望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感受中国音乐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