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反攻,公募基金揭秘反转原因
A股大反攻,公募基金揭秘反转原因
1月14日,A股市场迎来久违大涨,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高走。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2.54%,报3240.94点;深证成指涨3.77%,报10165.17点;创业板指涨4.71%,报2075.76点。两市成交额达1.35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放量3843亿元,显示出资金参与热情高涨。
对于此次市场大幅走高,多家公募基金认为,主要受内外多方面因素驱使,当前市场主要矛盾仍是资金面和风险偏好的变化,短期预计维持震荡。
政策支持:证监会定调“稳字当头”
中国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住股市的重要要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及时回应市场关切,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周二市场上涨主要受到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定调积极等政策因素影响。会议要求“坚持稳字当头,全力形成并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提振市场信心,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升。
技术性反弹:市场存在均值回归机会
中欧基金认为,考虑到春节前高频数据和政策逐步进入空窗期,且国内机构资金面难出现显著好转,市场当前的分化可能将持续,指数的反弹存在空间和时间的要求,但高度可能受限。
永赢基金同样表示,春节前考虑到政策资金潜在维护市场稳定,市场存在一定均值回归机会。更长维度看,A股逐步进入政策效果验证期,预计指数步入宽幅震荡期。
流动性压力缓释:外部环境改善
鑫元基金指出,春节后两会临近,有望看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发力,叠加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产业支持性政策,权益市场的成交量或将出现有效恢复,行业主线也有望浮出水面。
工银瑞信基金提到,近期市场回调幅度较大,周一成交额已跌破万亿,市场存在技术性反弹需求;此外,周一美元指数、美债利率冲高后明显回落,外部流动性压力缓释。
经济基本面:数据向好支撑市场信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国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3%,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从企业盈利来看,1月至11月的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利润总额达到6.67万亿元,同比下降4.7%,工业企业盈利空间改善,反映企业效益基本面情况的毛利润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
市场估值:仍处低位具备投资价值
方正证券研究显示,截至2025年1月10日,A股总体PE(TTM)为17.49倍,创业板PE(TTM)为53.09倍,PB(LF)为3.03倍。创业板重点公司全动态PE为20.49倍,科创板重点公司全动态PE为40.78倍。财信证券则表示,截至1月12日,万得全A市净率估值为1.49倍,低于近十年的历史89.23%时期。
后市展望:震荡向上,关注大科技和大消费
东兴证券认为,春季行情有望开启。A股近几年除了2022年之外,每年春季都有一轮行情,究其原因,一季度是全年政策预期最强烈的阶段,针对全年的各项政策逐步落地,市场向好预期较为强烈,题材较为丰富,市场情绪一般较好。
在投资策略上,东兴证券建议积极布局大科技和大消费。大科技板块主要关注人形机器人、AI应用、低空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大消费更多关注政策导向的方向:家电、消费电子、文旅消费、医美、食品饮料等方向值得重点关注。同时,一些出清末端的周期行业也可适当关注,建议方向为光伏风能、化工、有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