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智能技术赋能档案编研,上海两区探索数字化转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12: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智能技术赋能档案编研,上海两区探索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下,档案编研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运用新技术提高编研效率,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成为档案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上海市档案馆和嘉定区档案局的实践经验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路径。

01

上海市档案馆的创新实践

作为全国档案工作的排头兵,上海市档案馆始终走在档案科技创新的前沿。在2024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中,上海市档案馆承担了《档案数字资源备份体系建设及规范研究》这一重要课题([[1]])。该项目旨在探索档案数字资源的备份体系建设标准和规范,为全国档案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在具体实践中,上海市档案馆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档案编研工作的智能化升级。例如,通过智能检索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定位和精准提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语义理解,为编研工作提供智能化支持。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升了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02

新技术在档案编研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档案编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以53AI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已为160多家中大型企业提供大模型应用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2]])。在档案管理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从智能检索到内容创作,从方案撰写到业务流程优化,新技术正在全方位赋能档案编研工作。

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档案编研效率:

  1. 智能检索与数据挖掘: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检索系统,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档案信息,大大节省人工查找时间。同时,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档案工作者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编研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2. 内容创作与知识图谱构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辅助档案工作者进行内容创作,自动生成编研报告或档案综述。此外,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结构化组织,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

  3. 智能审核与质量控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档案编研成果进行智能审核,提高编研质量。同时,智能系统还能帮助发现潜在的错误和不一致之处,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

03

嘉定区档案局的智慧档案建设经验

嘉定区档案局在智慧档案建设方面积极探索,虽然“双驱动”模型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开,但从其已有的实践成果中,可以看出其在档案编研工作中的创新思路。

例如,嘉定区档案局推出的“档案方志里的嘉定”系列纪录片,就是传统档案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典范。该系列纪录片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历史档案生动呈现,不仅丰富了档案资源的展现形式,也提升了公众对档案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在实际工作中,嘉定区档案局注重档案资源的多元化开发,通过书籍、展览、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档案价值。这种多维度的展示方式,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也提升了档案资源的社会影响力。

04

总结与展望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档案编研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上海市档案馆和嘉定区档案局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智能化升级和多元化展示,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编研工作的效率和价值。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编研工作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需要紧跟技术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档案编研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