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丝的鸡肉到底熟没熟?一文读懂鸡肉烹饪与食用安全
带血丝的鸡肉到底熟没熟?一文读懂鸡肉烹饪与食用安全
随着春节的临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烤鸡作为一道美味佳肴,自然也少不了。但是,很多人在烹饪烤鸡时都会遇到一个困扰:鸡肉里面居然是粉粉嫩嫩的,甚至还有血丝……这究竟意味着什么?鸡肉真的煮熟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怎样辨别烤鸡是否烤熟?
烤鸡依据各地饮食口味特点,在酱卤时会添加不同的香辛料并在加工方式上进行调整,进而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烤鸡。虽然烤鸡制作的辅料及工艺不同,但其加工原理基本一致。
很多人觉得鸡肉呈现粉红色,肯定是因为没煮熟,但事实并非如此。鸡肉颜色不代表其熟度,有的时候彻底煮熟的鸡肉也可能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鸡肉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形成了热稳定的颜色,烧烤或烟熏过程中都可能导致这种反应,这种情况在幼鸡中更为常见。
但也有人还会说:有时候自己在家煮鸡肉,明明已经煮了很久,但骨血还是红的,甚至轻轻一按都会有一些血水渗出,这种鸡骨头带血丝的情况,属于做熟了吗?能不能吃?
其实啊,你看到的是红骨髓。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童子鸡的骨髓全是红骨髓,因而幼鸡中时常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有的时候,冷冻的鸡肉解冻时间太短,烹饪的时候又是急火,也会导致熟了还有血。
因此,鸡肉颜色和鸡骨头带血丝并不是判断鸡肉是否煮熟的金标准。曾有专业机构指出,只有鸡肉的中心温度达到74℃(约165℉)或以上,才可以放心食用。
烹饪鸡肉如何避免出现血水?
在平时做饭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烹饪鸡肉时出现血水呢?下面,给大家总结了几点经验:
- 烹饪之前,先将鸡肉清洗干净,然后用盐水浸泡2个小时,将血水尽可能多的浸泡出来;
- 烹饪的时候,温度不要太高,中火慢煮,可以让鸡肉由内而外熟透;
- 腌制的时间尽量长一点,这样的鸡肉才会入味,且更加容易熟。
鸡肉有没有最佳烹饪时间呢?
如第一部分内容所说,鸡肉颜色是不是呈粉红色?鸡肉有没有渗出血水?并不是判断鸡肉煮熟了的标准。只有烹饪时间,才是确保鸡肉彻底煮熟的关键。下图是不同种类鸡肉的烹饪时间,供大家参考哦~
如何科学健康吃鸡?
每种鸡肉的烹饪时间我们知道了,那如何科学健康地吃鸡肉呢?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以下方法:
- 安全买鸡,避免风险
买鸡要选择正规的超市和大型的农贸市场,避免买到可能存在问题的鸡肉。
- 鸡肉虽好,需要适量
任何食物都要适量,成年人每日摄入的畜禽肉类总量建议40g—7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量)为佳,避免食用过多给身体增加负担。
- 去皮“吃肉”,减少脂肪摄入
对于以鸡肉为代表的禽肉食品来说,如果不想摄入太多脂肪,可以把皮去掉,只吃肉,但这其实只是出于个人口感选择和“减脂”的需求,并不是因为“有害”。
- 彻底熟透再吃
生的鸡肉可能含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不小心吃进肚子里,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因此,如果发现鸡肉出现有血丝等疑似未煮熟的情况,安全起见还是先别吃,或者再次烹饪至彻底熟透再吃。
另外,鸡肉没吃完要及时放进冰箱,在室温下最好不要存放2小时以上;再次吃剩余鸡肉之前一定要确认没有变质,经过充分加热再吃。
本文原文来自重庆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