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发布:通心络降低心梗后心血管事件风险达36%
JAMA发布:通心络降低心梗后心血管事件风险达36%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布了关于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显示,通心络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疗效,不仅降低了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还减少了心血管死亡和再次心梗的发生率。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标志着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通心络:基于络病理论的创新中药
通心络是基于中医络病理论研发的创新中药,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独特的络病理论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络脉瘀阻密切相关,通过活血通络可以有效改善病情。通心络的主要成分包括丹参、三七、冰片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研究数据:疗效显著
2023年10月发表在JAMA的研究显示,通心络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 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脑卒中)风险降低36%
- 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0%
- 研究一年时持续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
- 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
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通心络的临床疗效,也为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专家共识:规范临床应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通心络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2024年4月发布了《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由张运院士、葛均波院士担任指导专家,霍勇教授、吴宗贵教授、林谦教授等权威专家共同撰写,严格按照国际共识标准制定。
共识明确指出,通心络在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和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方面获得8个I类推荐,9个A级推荐,是首个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获得I类推荐的创新中药。目前,通心络已获得30多部国家级心脑血管疾病指南/共识推荐,其相关科学研究及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四项国家科技成果大奖。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通心络等中药新药的循证医学证据日益丰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截至2023年底,围绕通心络发表的论文总数已达13000多篇,其中包括在JAMA等顶级医学期刊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
然而,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将中医的整体观与西医的精准治疗相结合,如何进一步提高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等。未来,通过深化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医药有望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中西医结合:未来发展方向
专家指出,心血管疾病治疗不应局限于中医或西医,而应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对待。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在现代医学的一级、二级预防,介入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联合使用通心络等中药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深化研究,中医药将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通心络的成功经验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