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森林覆盖率超91%,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并举
神农架森林覆盖率超91%,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并举
神农架,这片被誉为“华中屋脊”的神秘之地,正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从1982年森林覆盖率仅为63%,到如今提升至91%以上,神农架用40余年的不懈努力,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传奇。
从伐木到护绿:神农架的生态蝶变
时间回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支援国家建设,神农架曾大规模“开山伐木”。然而,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很快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1982年,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降至63%,无数野生动物失去了家园。
面对生态危机,神农架人痛定思痛,开始了艰难的生态修复之路。1982年,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1986年,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2000年,神农架全面停伐天然林。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让神农架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截至2023年,神农架森林覆盖率已提升至91.12%以上,保护区范围内更是高达96%以上。
生态保护:从理念到行动
为了给野生动物一个完整的家园,神农架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据统计,神农架先后投资1亿元,恢复生态环境3.8万亩,人工恢复高山湿地4000余亩,封山育林3万亩。同时,神农架还建立了35处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生态廊道,帮助斑块化的栖息地连块成片。
在保护措施方面,神农架严格落实“三类五档”分区管控规定,守牢生物多样性安全底线。同时,神农架把森林防火当成“天大的事”,建成网格化生态保护网,利用天上卫星、空中无人机、地上护林员等联合开展工作,实现连续44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神农架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生态旅游,成为神农架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选择。
以正在规划的下谷乡太和山景区为例,项目计划按照最高客流量1.2万人/日、全年200万人次的标准进行配置。建设内容包括景点吸引物、游客服务区、停车场、旅游公厕、补给站、索道、游步道、观光电梯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将充分考虑生态保护需求,力求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社区参与:共建共享的新模式
神农架深知,生态保护离不开当地社区的参与和支持。为此,神农架创新推出了多项社区参与机制。
例如,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与辖区内5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签订《村集体资源管护协议》,每年兑现生态资源管护费用150余万元。同时,神农架还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政策,累计搬迁3000多户近1万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挑战与展望:走向更加绿色的未来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神农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如何平衡游客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让当地社区在生态保护中获得更大收益?这些都是神农架需要持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面对挑战,神农架已做好准备。未来,神农架将继续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社区共建共管,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神农架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社区参与,完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神农架,正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和可持续发展实践,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