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寒至,一年最冷时:节气习俗与养生全攻略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55:3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寒至,一年最冷时:节气习俗与养生全攻略

小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气象标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从古人的诗词歌赋到民间的传统习俗,从养生保健到校园教育实践,小寒节气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智慧。

小寒节气概述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喜鹊在这个节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鸲
“鸲”为雉的鸣叫。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习俗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天气比较寒冷。有时候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先秦时期就已形成。“腊祭”含意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做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已息,借此游乐一番。

吃腊八粥
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吃黄芽菜
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准备年货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所以小寒到了,也就意味着距离我们的春节不远了。因此,小寒的时候很多地方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小寒养生

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节气如何养生?

防病:小寒节气天气寒冷,很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面对天气的显著变化,人们不仅要重视寒邪,还应该重视湿邪。所以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保暖:小寒节气外出,头部特别容易受寒,寒又为百病之源,长期积累寒气,特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出门要戴帽子,还要注意在出门前、临睡前不要洗头。

运动:小寒时节的运动原则是,一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二是准备运动不可马虎,运动要适度,以养胃气。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

养生起居:坚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钟,晚上九到十点的时候尽量睡觉。对于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建议在午饭后午休半小时左右。

饮食: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但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水果可多吃山楂、荸荠、橘子、橙子、冬枣、石榴、苹果、梨等。

校园里的小寒节气

“冬临小寒寒风狂,雪落大地披银装。学童无心赏雪景,踏雪紧衣上学堂。”校园里,聚一堂年少,将寒意,画成诗意翩翩的水墨;把祝愿,化作一抹惬意的暖色;把年岁,尝成人间美味的佳肴。小寒来,万物深藏,给春天准备序章;寒风凛,冷梅傲霜,为成长谱写诗行!
































































小寒即到,冬日正浓。这个节气,让我们相聚于校园,承传统文化,赏民俗之美,汲取光明、快乐、温暖和向上的力量,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冬日温暖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