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笋:对时对味!懂得保存、料理,怎样都美味
绿竹笋:对时对味!懂得保存、料理,怎样都美味
绿竹笋是台湾五股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农民的心血。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绿竹笋的种植环境、采收过程、加工方法以及食用技巧,让您全面了解这一美味食材的前世今生。
绿竹笋高纤低热量,含丰富的镁、钾、钙等矿物质。
每年4月,天气回暖,绿竹笋进入生长旺季。在新北市五股山区,竹农陈锦洲开始了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光。从清晨到深夜,他穿梭在竹林间,与时间赛跑,只为收获最鲜美的绿竹笋。
说起“五股绿竹笋”,农民陈锦洲的神情满是骄傲。
五股地区独特的火山灰质土壤,加上适中的雨水和充足的日照,为绿竹笋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这里产出的绿竹笋,简单水煮或清炒,就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鲜美。凉拌时沾上酱油,更能突显竹笋的甜味与香气。
五股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火山灰质土壤富含矿物质,且雨水适中、日照充足,适合种植竹笋。
绿竹笋的采收是一项体力活,需要与时间赛跑。陈锦洲常常在半夜12点起床,戴上头灯前往竹园,一直割笋到清晨5点半,只为赶上早市摊商及农会拍卖的时间。盛产时节,他甚至曾经从半夜12点多一直割到隔天晚上8点多,采收了800多斤竹笋。
“谁知盘中笋,支支都辛苦”,每逢产季,笋农与时间赛跑成了日常。
为了珍惜农民的辛劳,五股区农会积极协助营销,每年举办竹笋评鉴、展售活动,还有竹笋大餐、采笋体验等。去年竹笋大餐开放100桌,每桌5500元,一天内全部订光;一共10道菜,均以竹笋入菜,有冷笋沙拉、肉粽、筍香佛跳墙、清炒绿竹笋、海味小卷、清蒸石斑鱼、竹筍放山鸡、绿竹筍卤肉、富贵双拼等。陈火财主任说,每桌竹笋用量高達十多斤,光是一道沙拉凉筍就有2.5斤,可說是物超所值。
农会供销部主任李玉惠说,农友生产的每一支竹笋,即使又小又丑,也有其价值。
农会还针对现代人的生活型态,推出打開就能煮的“料理包”,如笋条、笋签、竹笋鸡等。五股区农会超市店长黄素香指出,笋条大小如薯条,直接下锅清炒,加点油、盐就完成了;笋签则如细丝,可以煮酸辣汤、肉羹汤;竹笋鸡不但有新鲜笋块、鸡块,连香菇也配好了,十分方便。另外,分切笋条、笋签时,难免有细碎的笋茸,农会会拿來包粽子、素包、肉包等,也会做成竹笋霜淇淋,在农民直销站开卖。此外,笋壳粉碎后,除了回歸土地供作养分,还研发制成环保杯碗,「全食物」利用,不浪费一絲一毫。
当季推出竹笋香菇鸡汤组,主妇可以轻松料理。
竹笋家族除了绿竹笋,还有剑笋、麻竹笋、桂竹笋、孟宗笋等,各有爱好者。陈锦洲也种了两棵麻竹笋供自家食用。他说,到了“秋笋”阶段,绿竹笋味道较淡,不如麻竹笋香氣浓郁,煮汤一喝便知。
盛夏时節,很多人喜歡凉笋清爽的口感,煮汤也清甜不腻,营养师林雅恩指出,竹笋属高纤低热量的食材,含有丰富的镁、钾、钙等矿物质与维生素,这都是协助身体组织运作的小螺絲钉或潤滑油;趁著产季,不妨大快朵頤。
五股区农会积极协助农民营销,举办竹笋评鉴、展售活动、竹笋大餐、采笋体验等。(图由右至左为推广主任陈火财、笋农陈锦洲、店长黄素香、农事指导员许修豪)
好吃的绿竹笋这样挑
- 筍尖色泽偏黄,若呈绿色,易有苦味。
- 选择“矮短胖”,笋尖处微弯,宛如牛角般。
- 切口平整,笋肉白晰厚实。
- 带有泥土,代表采收不久,比较新鲜。
竹笋保存看这里
- 冰箱温度摄氏3-5度,可延缓竹笋呼吸作用,直接放入保存,最好3天内吃完。
- 一般家用冰箱,可用湿的厨房纸巾包住竹笋,再放入保存。
- 将竹笋水煮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可延長保存至一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