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主动脉瓣置换术实现突破:TAVR技术走向精准化智能化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25: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主动脉瓣置换术实现突破:TAVR技术走向精准化智能化

近日,在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聚焦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的国内外的研究和技术的不断突破,进行深度交流。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飞成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海波教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主动脉瓣反流(AR)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挑战案例。

01

专家背景

俞飞成教授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吴海波教授则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学科主任,擅长心血管外科手术,曾于德国柏林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并完成博士学位,参与及主刀的心脏外科手术数千台。

02

TAVR手术的关键技术和难点

俞飞成教授强调了TAVR手术的四个终身管理策略:

  1. 精准评估适应症:TAVR的适应症逐渐扩展至年轻、低危患者,精准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2. 保留冠脉通路:TAVR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发生率高达27.8%-81.8%,冠脉闭塞不仅在术中发生,还可能在术后发生,30天死亡率高达40%-50%。Commissural alignment技术和BASILICA瓣叶切割技术等,可有效防止冠脉闭塞。

  3. 提高瓣膜耐久性:研究表明,TAVR相比外科生物瓣术后10年有更大开口面积和更低跨瓣压差,严重生物瓣膜功能障碍和生物瓣衰败率均低于SAVR,这完全打消了患者对瓣膜介入治疗的顾虑。

  4. 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TAVR术后脑卒中的比例为3%左右,术中脑保护装置不失为一种有效保护方法;同时应该通过优化操作来减少起搏器的植入率;通过主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方法来减少瓣周漏。

吴海波教授则通过一个具体病例,分享了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AVR手术的操作技巧。患者为65岁女性,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左室增大,室间隔略厚,二、三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左室收缩功能良好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手术团队选择大号瓣膜TaurusElite AV 31,术中运用STABLE原则稳步释放:

  1. 根部造影:确认根部解剖,识别窦底位置;输送器跨瓣、打平Mark点后再次根部造影确定位置

  2. 瓣膜释放至工作位:AV31mm瓣膜预释放开花后,造影确认位置为瓣环下1mm左右,在180bpm起搏下进行释放

  3. 工作位评估:工作位造影,约瓣环下2mm位置无明显位移,超声评估位置及形态良好,无瓣周漏

  4. 稳定脱钩:脱钩前泄掉导丝张力,在180bpm起搏下缓慢释放,瓣膜稳定脱钩,形态理想

03

TAVR手术的最新进展

  1. 适应症扩展:TAVR手术技术已趋成熟,适应症逐渐扩展至年轻、低危患者。

  2. 新型瓣膜研发:下一代人工瓣膜将更注重延长瓣膜寿命和保障冠脉通路。例如,MonarQ 经导管三尖瓣具有独特的 BioDynamic 附着系统,利用并保留心脏的自然运动,将植入物固定在原生瓣叶上,分散收缩负荷,并在广泛的原生环大小范围内减少植入物周围的漏血。

  3. 机器人辅助技术: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手术机器人具有以下研究意义:

  • 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 缩短学习曲线
  • 降低辐射伤害
  • 实现远程医疗
  • 为临床智能化奠定基础
04

未来展望

尽管TAVR手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瓣膜耐久性:长期耐用性数据仍需进一步积累

  2. 手术并发症:如何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冠脉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技术普及:如何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让更多患者受益

  4. 成本问题:如何降低手术成本,提高可及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TAVR手术有望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首选方案。特别是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发展,将为手术精度和安全性带来革命性突破。同时,新型瓣膜的研发也将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

俞飞成教授和吴海波教授的经验分享,不仅展示了TAVR手术的现状,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和新技术的应用,TAVR手术必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