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大熊猫保护成效显著:野外种群增至1860余只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09: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大熊猫保护成效显著:野外种群增至1860余只

12月14日,大熊猫“星秋”“怡兰”乘坐专车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出发,前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它们将于14时30分乘坐专机前往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开启新一轮中澳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近日举行的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国家科学院院士魏辅文发表主题演讲《科学保护大熊猫》,强调了科学保护在大熊猫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01

保护成效显著:野外种群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最新数据,野外大熊猫数量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10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1860余只,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在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目前,我国已建立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达33562平方千米。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占地总面积达到22000平方千米,保护范围覆盖了我国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通过生态修复和建设生态廊道,大熊猫栖息地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得到显著提升。

02

迁地保护:圈养种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迁地保护方面,我国建立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发展体系,攻克了圈养大熊猫繁育“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世界性难题。截至2022年底,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98只。经统计学预测,大熊猫圈养种群保持90%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可达200年,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种群。

03

科技赋能:智慧监测助力保护工作

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大熊猫保护工作插上了科技翅膀。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通过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依靠物联网及红外相机实时回传技术,让野外监测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目前,该局已在园区布设600台高清自动回传相机,建立起野生大熊猫影像资料库。

04

生态效益: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熊猫保护工作不仅关注大熊猫本身,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现有野生大熊猫约1340只,同时伞护着川金丝猴、雪豹、珙桐、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通过保护大熊猫,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05

未来展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表示,我国正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大熊猫保护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未来,我国将继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有效连通扩大生态廊道,构建一体化监测体系,适度发展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建设一流的科研合作平台,更好开展大熊猫合作交流。

大熊猫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进,为保护这一珍贵物种、守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