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特色民居:三门峡地坑院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13: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特色民居:三门峡地坑院

三门峡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地下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等特点,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文化

文化特点

三门峡地坑院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是中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特点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历史

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著名建筑学家鲁道夫斯基就是根据这幅照片,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州地坑院村落照片。

文物保护

2005年地坑院被河南省文物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国艺术摄影家学会命名为摄影创作基地。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陕州地坑院景区是三门峡市陕州区政府精心打造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景区在地坑院原有的基础上,将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与此同时,景区还保留了许多未经开发的地坑院供游客参观,沿着陕塬的黄土寻找失落的地下古村落,使地坑院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民俗文化园

民俗文化园主要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组成,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坑院内展示的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体验互动性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开业以来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周召分陕

西周时期(3100多年前),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其子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陕”即陕塬,也就是陕州地坑院景区所在的张汴塬。周公治理陕之东,召公治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源于此)。周公和召公在各自的辖区勤政爱民,为周王朝走向安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周召分陕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画地为牢”等典故均由此而来。

穿山灶

穿山灶,是地坑院特有炉灶,灶呈斜坡状依次向上,灶心相通,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依次开九个灶孔,可以同时放置九个锅,往上炉温逐减,可根据火候烹饪地坑院的特色美食“十碗席”。穿山灶的第一个火最旺,适合蒸煮,随着火力的逐步减弱,依次为炖、闷、保温的功能。

穿山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非常节能,几个锅同时操作,非常高效。穿山灶虽然外观粗朴,但结构巧妙功能强大,充满了地坑院人的生活智慧。

中华百家姓

中华百家姓展示了中文姓氏的图腾,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在原始人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脉上的统一性。

百艺苑

百艺苑仿古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古韵悠悠,主要为旅游商品销售区。街道上家家户户门上黄底红字的长幡迎风飘扬,屋内摆放着工艺品、古董字画、金银玉器,一件件艺术品巧夺天工,意趣盎然。

马嵬驿·百味巷小吃街

百味巷小吃街引进陕西马嵬驿小吃街,集秦、晋、豫三省名优小吃一百余种,供游客尽享美味,小吃街旁五行院还设有陕州当地特色的“陕州十碗席”,它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荤素搭配、汤菜兼有、独具风味,让游客在游玩之余还能享受一把舌尖上的狂欢。

景点指南

  • 最佳游览时段:四季皆宜
  • 用时推荐:2个小时
  • 营业时间:夏季(5月-9月):8:30-20:00,冬季(10月-5月):9:00-18:00。
  • 占地面积:23km2
  •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
  • 交通:公交:在三门峡市上车,乘坐观光巴士2号线,行驶26公里,到达三门峡地坑院景区。自驾:从三门峡市出发,途经崤山东路、六峰南路、仰韶大道、高阳路、陕州大道陕塬路,行驶18.6公里后到达三门峡地坑院景区
  • 门票/收费:60元/人(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 联系方式:0398-3266666
  • 官网http://www.szdky.cn/index.aspx

地坑院现在还有人居住吗?

有的。但是地坑院构造独特,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其缺点展现出来,其通风和光线较差,雨后潮湿,不适宜长期居住,并且车子无法进入,十分不方便。因此许多人选择搬出了地坑院,目前仍居住在地坑院里的都是老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