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雯婕公开抑郁症经历:从自卑到自洽的蜕变之路
尚雯婕公开抑郁症经历:从自卑到自洽的蜕变之路
近日,知名演员尚雯婕在一次采访中坦诚自己曾长期遭受焦虑和抑郁症困扰,并分享了自己的应对经验和康复之路。她强调,早期识别症状并采取积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尚雯婕:从自卑到自洽的蜕变
在最新一期的《乘风》综艺节目中,41岁的尚雯婕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真实。这位曾经的《超级女声》冠军,以500万票的史上最高票数夺冠,却在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
尚雯婕坦言,过去的自己因为性格内向、不讨喜,一直在与自卑战斗。她回忆说:“我一看到那么多人,就有点害怕。”这种自卑感源于她特殊的成长经历。从小父母离异,她与母亲生活在9.8平方米的弄堂小房子里,常常遭受周围人的指指点点。进入娱乐圈后,面对逆境,这种“自卑”驱动着她不断努力,但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2015年接受易立竞采访时,她说,因为我缺爱呀,我一直在与我的自卑战斗。虽然她是毕业于复旦大学法语系的高材生,但从小父母离异,她与母亲生活在9.8平方米的弄堂小房子里。那是1980年代,人们对于单亲家庭的观念远不如当下宽容,童年的尚雯婕常常听见别人指着自己窃窃私语:“这家离婚了,这家孩子作孽啊!”读到高中,她要靠学校的助学金交学费。因为孤僻自闭,是个异类,被同学叫作外星人,独行侠。当她发现好好学习能让大家不看低自己时,她便努力上进,成绩优秀,但她也叫自己“书呆子”。
进入娱乐圈,面对逆境时,依然是这种“自卑”驱动着她努力。2006年,大学毕业的她,在接连被淘汰后,三次换赛区参加超女;2009年,经纪公司将她定位成“知性都市女歌手”,在舞台上唱着她完全无法认同的流行情歌《我想我是你的女人》。与此同时,选秀的偶像光环褪去,她的事业几乎停滞了。
《我想我是你的女人》收录EP封面
她曾扬言,要成为这个行业里风格最极致的音乐人。为此,她逼迫自己从简谱开始学习原创词曲,“如果不创作,就滚出这个圈子!如果不唱自己的歌,就没有资格站在舞台上。”同时,她也用夸张的时尚造型博取关注,维持曝光。2011年,她一袭红衣站上《我是歌手》,她不再是选秀偶像,而是以“电子唱作人”的定位重新介绍自己。这为她打开了事业的第二春。
这份野心背后,是易立竞曾有过的一段总结,“尚雯婕看似狂妄的表达,其实是一种自勉......为了抚平内心和骄傲一样强烈的自卑而需要不停地为自己喝彩、加油。”
然而,战斗的背后也代价。尚雯婕说自己在圈内没有几个朋友。也有自己的原因——除了工作就是在家写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她曾说,自己最大的焦虑是写不出歌。刚开始学习写歌时,她常一个人坐在出租屋79元的书桌前,七天不出门,听着所有能刺激她的音乐,直到进入一种恍惚状态,享受着创作带来的颤抖和极尽喜悦。也是那几年,她确诊了双相障碍、焦虑和抑郁,严重时,当天下午就会忘记上午发生的所有事,时常惊恐发作。
观众在《乘风》里看到的情绪稳定,是尚雯婕药物控制十几年的结果。这种对一切淡淡的、湿湿的水豚精神,却也令她焦虑,担心感受力下降。然而,这份情绪稳定太珍贵了,是她这些年努力放下执念,减少自我攻击的结果。
现在,比起写不出歌来,她更希望自己能够活着。一个极度闭塞、自卑但骄傲的人,终于在41岁时,想要换一种活法,尽量幸福一点。
以下是尚雯婕的自述:
我这个人作为一个整体被理解了
我来参加《乘风》,还挺担心舆论的。因为知道自己性格比较闭塞,不讨喜,也很担心这种真实的状态和细节呈现出来,会不会让大家对我的观感更差。比如我会担心自己讲话太学术,老喜欢去分析一些事情的原委,大家会不会觉得你这个人有点讨厌。但是真到了那个环境,我发现我抑制不住我要表达的欲望,控制不住想去点评和分析,我非常理性地对自己说,你少讲点吧,你啰里八嗦得跟个什么教导主任似的,在那叨叨,谁会爱听?理性让自己少叨叨,但真到了那一刻,就还是抑制不住想发表一下看法。
让我对这个环境感到松弛和放松的,都是姐姐们对我的带动作用。一公《热冬》小组就遇到了非常真实的几位姐姐。她们都很极致、很鲜明,我只能说她们作为人来说都太鲜活了。
一公选人的时候,前采的时候我还说,要选能力最强最厉害的人组队,结果当时我选了一支完全没有任何舞蹈经验的队伍。杨瑾华姐姐是演员,也不会唱歌跳舞,但因为和她聊的那一段,她的眼神让我觉得太不可拒绝了。她来这个节目求的是过程,我怎么能拒绝一个寻求自我突破和美好过程的人呢?我选了她之后,她激动得哭了。那一刻我好受感触,也觉得非常真实。我能感同身受她的感受,她心底压着的很多东西在某一刻终于有了释放的出口。虽然当下我没有和她一起哭,但心灵的震撼是很大的,情绪饱满的瞬间。
王琳姐姐也让我印象很深,她是最年长的一位,除了偶尔会透露出人生的智慧和阅历,大部分时间你会觉得她有一颗少女的心,她非常纯真地在生活和感受周遭。就会觉得像我所谓的装老成的,觉得自己应该老成,但对方在用很少女和天真的活法去生活,也非常自洽,让我们觉得很舒服。每个姐姐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我可能选择做一只相对稳定的水豚,琳姐选择做一个可爱的少女,然后一些姐姐很淡,一些姐姐很浓,我觉得浓淡总相宜。大家又有共同的困惑,这些人生、事业的困境是我们能聊到一起的原因。
一旦遇到这样的人,我立马卸下了防备,投入地去相处和生活就好了。开了个好头,也造就了大家后来看到我在节目中的状态,对我还是比较认可和赞许的态度。我觉得这个时代的观众不一定要看到完美的人,更喜欢看真实的人。
观众缘一直是我的困境。确实这么多年,我都不太讨喜。可能都不需要真的上网去搜索一些数据做市场调研,我自己切身就能感受。
首先不管我音乐技术层面上做得好不好,音乐风格上就稍微有一点偏门和小众,相对曲高和寡。歌曲的流传度也不是特别理想,也不属于那种好多歌曲
在《乘风》节目中,尚雯婕与队友分享了自己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惊恐发作经历,展现出她真实的一面。通过与姐姐们的深入交流,她逐渐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在困境中寻求答案。她表示,尽管这个世界走向悲观,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能够有所收获地活着。
焦虑抑郁症:早期识别是关键
焦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症状表现多样且复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14个人中约有一人(7.3%)患有焦虑症。这种状况不仅会为患者带来压力和不安,还可能影响个人工作或学习、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
焦虑抑郁症的早期识别方法包括情绪、认知、行为和身体四个层面的症状。情绪症状表现为持续的担忧和恐惧、易怒或烦躁;认知症状包括注意力困难、思维混乱、过度思考;行为症状如回避行为、强迫行为;身体症状则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肌肉紧张、头晕和疲倦等。这些症状通常持续至少六个月,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
科学应对:从自我调整到专业治疗
面对焦虑抑郁症,及早识别和科学应对至关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心理健康素养十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适量运动: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规律作息: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另一方面,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加重心理疾病。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
积极求助: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精神类药物种类繁多,药物在用量、适用范围与禁忌、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精神类药物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某些药物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及其他危害。在用药期间,要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尊重医生的要求按时复诊,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类别及用量的调整。在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应继续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不可急于停药。自己任意调整药量甚至停止用药可能带来病情复发或恶化的风险。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表现和程度因人而异,应向医生沟通咨询,切不可因为担忧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必要的药物治疗。
社会支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实际上,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因此,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后,可以承担家庭功能、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把患者排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之外,是不必要的,也是不恰当的,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压力。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为其提供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结语:从理解到接纳,从识别到应对
尚雯婕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焦虑抑郁症并非不可战胜。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手段,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健康。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及早识别症状,积极寻求帮助,是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身边可能正在经历困境的人提供支持和理解,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健康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