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牙疼:辨证用药、针灸拔罐与日常预防
中医治牙疼:辨证用药、针灸拔罐与日常预防
牙疼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痛苦体验,民间有“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说法,形象地描述了牙疼带来的折磨。在中医看来,牙疼不仅仅是局部的疼痛,更与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中医治疗牙疼,不仅注重缓解症状,更强调辨证施治和整体调理,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法和养生预防等综合手段,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医辨证施治:找准牙疼的“火”从何来
中医认为,牙疼多由“火”引起,但“火”的来源不同,治疗方法也各异。常见的类型有:
胃火牙痛
- 症状表现:牙龈红肿疼痛,遇冷痛减,遇热痛重,伴有口渴喜饮、口臭、大便秘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常见于西医的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牙龈炎等炎症性疾病。
- 治疗方法:适合用中成药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颗粒)、栀子金花丸、玉叶清火片等。食疗可用绿豆100g、甘草15g煮熟饮用。外用可选丁硼乳膏代牙膏使用,每天早晚刷牙。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油腻、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忌烟酒。
风火牙痛
- 症状表现:自觉牙根钻心疼痛、牙齿不能触碰,可见牙龈红肿、淋巴结肿大、面部肿大,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等症状。风火牙疼主要见于西医急性牙髓炎和牙根尖周围炎,疼痛较重。
- 治疗方法:此类患者适合用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也可用五倍子3g、川椒2g,煎水一杯,用之漱口,每日数次。食疗可用生地40g、鸭蛋1个,鸭蛋煮熟剥壳,与生地同煎30分钟,饮汤吃蛋。饮食上同样注意不要食用辛辣发物,忌烟酒。
虚火牙痛
- 症状表现:牙齿隐隐作痛,白天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咬物时无力且疼痛加剧、牙龈渗血,还可伴有腰酸、头晕、口干咽燥、舌红苔白、脉细数等全身症状。这种牙痛多见于西医慢性牙周病。
- 治疗方法:此类患者需滋阴降火,可以用中成药,也可用中药骨碎补10g煎水喝。如伴有慢性渗血症状,可以适当再补充复合维生素,效果更好。
中医外治法:针灸拔罐巧止痛
中医外治法是治疗牙疼的重要手段,其中针灸疗法因其快速有效的止痛效果而广受推崇。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牙痛,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达到止痛效果。常用的主穴有冲阳、颊车、合谷、下关等,配穴包括太阳、昆仑、内庭、太冲等。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穴位,采用捻转结合提插的手法运针,每次治疗20-40分钟,每日1-2次。
研究表明,针灸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牙痛都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尤其是对急性根尖周围炎和急性冠周炎效果更佳。针刺过程中激发的针感(即“气至病所”)与止痛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在针刺过程中控制循经感传的方向和强化感传程度有助于提高镇痛作用。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如患侧颊车、下关、商阳、合谷)进行留罐,配合点刺放血,可以有效缓解牙痛。具体操作是在涂风油精后采用留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通过按揉特定穴位来缓解牙痛,常用的穴位包括下关、颊车、地仓、偏历、合谷、阳溪、内庭、太溪等。患者取仰卧位,按揉下关、颊车、地仓各1分钟,掐按偏历、合谷、阳溪各1分钟,点按内庭、太溪各1分钟。
中医养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在牙疼的预防和调养方面提供了多种实用方法。
叩齿吞津
民间有谚语“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每旦以一捻盐纳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叩齿是中国古老的健齿方法,配合吞津可以健脾益胃、纳气补肾。具体方法是先叩齿36次,四指握拇指,抵腰,排除一切杂念、心静,呼吸均匀,意念内观五脏,慢慢吐气,呼吸平静后,以舌头搅动唇齿、内外漱口,口水暂不咽下。连续做三次,将津液吞咽,气入丹田。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可调节牙周组织血液循环、增强咀嚼肌功能和唾液分泌、促进牙齿与牙周健康。
口腔按摩
口腔按摩是利用手指或借助某些器械(如牙刷等)按摩牙龈等部位的保健方法,可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同时对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维护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延缓衰老起到积极作用。手指按摩是指用双手指腹放在口腔外部与牙龈相对的部位,上下按摩唇部周围的皮肤。然后用食指或中指在口腔内牙龈部位按摩,上下、左右、里外的牙龈都按摩到,每个部位10次左右,每日1-2次。如果有牙结石,应先洗牙后再按摩,以免刺激牙龈组织。
药膳疗法
药膳疗法是通过调整饮食搭配来达到祛邪除病的目的,在我国历史悠久,对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葫芦瓜和冰糖煮糖水,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的功效,对口疮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豆腐石膏汤有清肺热、降胃火、解毒、润燥的功效,可以治疗胃热牙痛、口疮、咽喉炎等症。白糖煮葛粉有清热解酒、止渴除烦的作用,可治疗胃火牙痛、口疮、咽痛等症。胖大海加冰糖煮水,有清热、解毒、润肺功效,可以治疗咽喉干燥疼痛、牙龈肿痛等症。花生煲大蒜可治疗脾虚寒湿所致的慢性牙龈出血等症。红枣羊骨糯米粥有补脾养血、补肾益气、健骨固齿等功效,可以治疗小儿牙齿生长缓慢。
中药外治
由于口腔疾病大多表现在局部,中药外治法在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厚朴、红花能抑制致龋菌产酸,有预防龋齿的作用,可以局部涂抹。细辛、花椒、白胡椒、五倍子等药物打粉配合冰片,塞入龋洞内可以止痛。用金银花水,或黄连、黄柏、黄芩共煮水,饭后漱口,有助于减缓牙龈肿痛。两面针、黄芩、田七、厚朴、人参、肿节风等药外敷,有消炎、止血、抗龋、脱敏的作用。中成药养阴生肌散、冰硼散可以治疗口疮。金银花、竹叶、白芷、薄荷各等量,煮水含漱,也可用于治疗口疮。
正确刷牙
刷牙是自我口腔保健最基本的方法。通过正确的刷牙,能有效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牙面上的牙菌斑。常用的刷牙方法包括改良巴斯刷牙法和圆弧法。改良巴斯刷牙法,又称水平颤动法,适用于成年人。主要目的在于清除牙龈边缘附近以及牙龈沟内的牙菌斑,将牙刷刷毛和牙面呈45度角,并且朝向牙龈,方便刷到牙龈和龈沟内;小幅度水平颤动刷,一般每次运动幅度不超过2颗牙齿,来回颤动10次左右后,从牙根方向转动牙刷,刷毛佛过牙面,把牙龈沟里的脏东西刷出来;刷到牙齿的每个面,包括颊侧面、舌侧面和咬合面,咬合面可以前后来回刷;刷完牙之后可以轻轻刷刷舌苔。刷牙顺序可以按照个人习惯,也可顺时针从右上到右下进行。圆弧法又称画圆法,适用于儿童,尤其是幼儿刚开始学习刷牙时。具体方法是把牙刷放在口腔内牙齿的颊侧面上,使刷毛端轻轻接触牙龈,然后用一种快捷而宽大的画圆弧动作,以很轻的压力,从上颌牙龈刷到下颌牙龈,顺序是从一侧后槽牙刷到另一侧后槽牙,从后往前顺序进行连续的画圆弧动作。舌侧面和腭侧面需要做往返动作,从上颌磨牙的腭侧刷到下颌磨牙的舌侧,前后往返动作顺序进行,直至完成。
百草益寿:中医整体调理的智慧
“百草益寿”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调理理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牙齿的健康与全身的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治疗牙疼不仅要关注局部症状,更要从整体出发,通过中药调理、外治法和养生预防等综合手段,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例如,对于胃火牙痛,除了使用清胃泻火的中药,还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对于虚火牙痛,则需要通过滋阴降火的中药和养生方法,改善全身的阴阳平衡状态。这种整体调理的思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牙疼,还能预防复发,达到“百草益寿”的效果。
牙疼虽然常见,但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整体调理,完全有可能摆脱牙疼的困扰。无论是中药内服、外治法还是养生预防,中医都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解决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叩齿吞津、口腔按摩等简单易行的方法,预防牙疼的发生。如果出现牙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方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