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局限性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7: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诞生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其起源背景、构成要素、核心观点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全面解析这一思想体系的精髓与不足。

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的背景

  1.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因为分配不均,劳资关系的问题,所引起的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导致了无产阶级思想上的萌芽
  2. 政教合一的西方神学体系,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现实应用,导致了西方人在思想上更倾向诉诸于哲学寻求事物的本源,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无法解决现实里面的实际问题,从而让人们的认识更偏向于“唯物主义”
  3. 大量的科学实验验证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让人类知道了关注现象变化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人类从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要素

基本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又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因为事物的发展一定是“随机变化”里面又带着“规律性变化”的,
且不完全受到人类意志的操控和作用,
所以需要“辩论不同症状,
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因而称其为“辩证”
通过用辩证的思想,
抓事物对立又统一的矛盾,
来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找到解决方案的方法叫“辩证法”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
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相对于西方古典唯心主义的进步性

  1. 所以为什么西方人在公元前和中世纪以前西方文明在文化科技发展层面,为什么没有质量上的飞跃?
    正是源于此“形而上学”过度的关注;在“概念,意义,精神,思想”上的讨论,让事物的循环仅仅只停留在“概念讨论”的范畴上,导致对事物的变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物质的发展陷入了一种停滞的阶段中;
    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认识到
    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主要是来自于实践的过程,
    主要是来自于: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往返几次的过程;
    这里面的理论进化直接解决了
    康德的“认识来自于前人经验和理性”(迷信权威和人类的天赋)
    或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种绝对的意志在决定事物发展,其在哲学领域上的不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的存在,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而意识只是物质的一种现实反映,不能直接独立离开物质而存在”,
    这样的思维转换,直接把人类从“自我想象”的循环中解放出来,
    更关注现实看到的,并且可被证伪的事物上来,
    极大的增强了在万千变化的世界中,人类对事物判断的“准确性和确定性”。

  3. 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承认事物是对立统一存在的,并且是相互矛盾和相互生成根本性质来辩证的看待事物的产生运动和发展的状态
    从而解决了上千年的时间里面唯心主义在各个不同学术是“吵来吵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一些核心问题,
    承认问题本身就是自带“矛盾”的,事物存在的本身就是因为“矛盾”而存在的,
    只有抓住主要矛盾,认清次要矛盾,并按主次顺序逐一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得事物不仅能够合理的相互存在,还能够“迎刃而解”的化解问题 ,达到了一种各种文化和谐共生的一种状态。
    这里面的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论就是周易讲的“道”
    “事物对立和统一而存在”的辩证法就是周易讲的“阴阳相生相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因为实践而得到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自然改造能力的提升的“认识论”
    就是周易讲的“乾坤易之门”“乾卦刚强健硕,且持久不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观点

  1. 唯物论,2. 认识论,3. 辩证法,

  2. 唯物论:物质只能按照自己本身固有的规律去运动发展,
    人的作用是事物的一种主导和辅助作用。
    确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人的思想因物质的存在而存在,
    意识是人大脑物质,
    按一定规律变化后(物质的规律)所反映的结果。

  3. 认识论:实践是人认识事物的基础

  4. 辩证法: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矛盾)的规律
    如果我们要理解其中一点,就必须把其他三个点串联起来,通过深刻的理解自己以及外界这堆物质存在的现实性,来理解人类文明的概念性,从而达到让人类文明的概念在现实上的应用 。
    其中这三个观点缺一不可,任何一个观点都是对于另外两个观点的陈述和发展,人类要想真正在现实里面应用理论上的东西必须结合现实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
    也就是我们讲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于矛盾的解释和用途

矛盾就是周易讲的“阴阳相生相克”,研究事物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因为矛盾是事物产生,运动和发展的根本,
这里面换算成周易就是既要研究事物阴阳的相克,也要研究事物的相生,并且要把事物相生的特点做出来,才能使得事物往前推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些核心,最早来自于黑格尔的逻辑学的一些概念,
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局限性

  1. 在一些概念中含糊不清,仅仅只是对某些字样的描述,缺乏广泛而大量的具体实际案例的介绍,导致一些问题中应用效果完全因人而异,导致了一些人效果很好,一些人效果不行,也没有多少人举出它的局限性,这是一大不足点,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数学上的统计数据不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同于“马克思的哲学”,它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很多的概念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历史实践中发现和发展出来的,只是因为最早是马克思提出来了基本的概念,所以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字。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关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更关注可被证伪的事物,而没有关注不可证伪,不可看见,不可描述的但却“有影响”事物特点,这样的问题在不少问题中相当常见。
    这里面可以理解为周易讲的“阴的状态”“无的状态”而可被证伪的确只是“阳和有的状态”这是其学说需要关注的事实。

  4. 过分的赞许无神论,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更多是起源于神话故事,至于是“有神还是无神”,存在还是不存在,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它能不对人产生一些实质性的影响?而事实的反应却是肯定的。

  5. 过分的关注实践上的事物,但很多事物在现实中往往却是不可实践的,只能计算出来的,更有甚者连计算都无法进行,
    像这种问题,用周易里面的阴阳概念讲就是有“实践”就有不可以被“实践”的事物存在,
    其马哲理论在这上面稍显无力感,而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停留在纸面上的研讨,周易易经八卦停留在卦象上的推测,风水八字对于天干地支停留在纸面上的推理来获知未来变化,就显得更为的简单和省时。

总结,任何理论都会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认清其局限性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一个理论的“优越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